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辽博国宝书法首次“露脸”邮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8 19:02:17 | 文章来源: 搜狐新闻

4月7日,记者在沈阳集邮总公司采访时得知,将于4月15日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两枚选材自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藏品。而且这套《草书》特种邮票也成为中国书法邮票的“关门票”,被世人瞩目。

沈阳成为“关门票”首发地

采访中,沈阳集邮总公司总经理马德海告诉记者:“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目前,我国已经发行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系列邮票,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此次发行的"草书"邮票为这一系列邮票的最后一套,俗称"关门票"。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能够登上"国家名片"的书法作品必为各种书体中的顶级作品。这套"草书"邮票中,王羲之的《初月帖》和张旭的《古诗四帖》均为辽宁省博物馆国宝级藏品。"中国古代书法"这一系列邮票,从"篆书"到即将发行的"草书",每套邮票均发行两种版式(大版、小版),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极为罕见,在"行书"邮票小版之后,"草书"邮票小版也采用传统手工宣纸印制,更是全球限量发行。”

邮票设计师对沈阳情有独钟

据马德海介绍,《中国古代书法》五套邮票的设计都出自邮票设计师王虎鸣之手。王虎鸣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2001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副总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据介绍,王虎鸣从1987年至今,先后设计的邮票达120余套,各类邮资信封、明信片200余枚。设计的邮票多次在国际上获奖。此外还为中国人民银行设计过《青藏铁路》、《奥运火炬》、《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世博会》等重大选题纪念金、银币。他特别看好沈阳的文化题材,4月15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书法草书》首发式上,他将到沈阳与邮迷们见面并现场签名。

沈阳文化题材潜力很大

马德海说,书画作品申报国家邮票一般需要排队等5年,且作品还要够一定级别。此次,王羲之的《初月帖》和张旭的《古诗四帖》能够入选国家邮票,更证明了沈阳文化底蕴的深厚。在马德海的眼中,沈阳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新旅游文化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从国家名片的角度讲,近年来,有关沈阳文化的中国飞机、中国足球、水下机器人、沈阳故宫、清皇陵、辽博馆藏文物都在邮票上有所展示,这就充分说明了沈阳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说明了沈阳还有更多的文化题材可以挖掘。本报记者 陈凤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