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列出一份全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普查名单,其中包括粤剧、舞龙舞狮、打小人、客家山歌、盆菜、跌打等逾60个建议项目,预计有关普查工作将于明年完成,届时有关方面将研究向国家及联合国把有关项目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特区政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前年委托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全港普查,并整理出一份初步名单,当中包括传统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及仪式、有关自然界知识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范畴。
特区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于2月11日开会讨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度,以及有关方面如何保护香港传统文化工艺的传承。据介绍,这份初步名单涵盖63项建议主要顶目,并再细分为216个次项目,当中涉及客家山歌、舞龙舞狮、粤剧、谜语、春秋二祭、点灯、惊蛰祭白虎打小人、神功戏、打醮、七姐诞、天后诞、鲁班诞、端午节、凉茶、跌打、养鸡、养猪、棚屋工艺、传统头发定型剂“刨花油”的制作、虾膏虾酱制作、盆菜等。
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首席助理秘书长赖黄淑娴表示,普查工作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完成,有关方面将成立网上数据库供市民查阅,并会将飘色和包山制作技巧等传统技艺编辑成书。此外,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拟名单制订完成后,将呈交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审定,研究向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有关项目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有关方面已投入资源保护有关文化遗产项目,相信成功申报有助鼓励更多人参与维护这些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