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熊秉明遗孀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51件作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8 17:41:2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众艺术界人士出席“熊秉明先生作品捐赠仪式暨熊秉明作品学术研讨会”

上世纪赴欧学艺的著名官费生,先有二十年代的徐悲鸿与林风眠,继之有三十年代的吴作人与吕斯百,到了四十年代,赵无极、熊秉明、吴冠中三位先生,成为二战之后到1949年之前,民国政府派赴欧洲的最后几位艺术官费生。如今赵无极远在法国,吴冠中、熊秉明二位老人已离我们而去,他们作为著名艺术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艺术作品归宿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2010年11月18日“熊秉明先生作品捐赠仪式暨熊秉明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召开。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专程从法国飞抵北京带来熊秉明被捐赠的五十一件作品。整场捐赠仪式及研讨会过程都充溢着文化艺术界人士对熊老先生的深沉的怀念与敬慕之情。

2010年11月18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承办的“熊秉明先生作品捐赠仪式暨熊秉明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宣部干部局张鑫同志、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以及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等参加捐赠仪式。研讨会由著名雕塑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主持。邵大箴、孙家钵、张旭光、邱振中、曾来德、王镛、田世信、隋建国、徐涟、吕品昌、王中、王平、郑工、牛克诚、任平等艺术家、学者出席了活动。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向捐赠作品的熊秉明夫人陆丙安女士颁发收藏证书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讲话

熊秉明部分被捐赠作品:

熊秉明先生为著名旅法艺术家,是一位学贯中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修养于一身。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此次熊先生的夫人陆丙安女士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熊秉明先生作品五十一件,代表了其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熊秉明先生1922年生于南京,1927年随父(著名数学家熊庆来)迁居北京,抗战爆发后再迁云南。先生早年专攻哲学,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47年考取公费留法奖学金,随即赴法国巴黎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研习雕塑。

1983年,法国政府特授予熊先生“棕榈骑士勋章”,以肯定他取得的杰出艺术成就与广博学识。熊先生旅居海外,但心中念念不忘祖国,自70年代起便多次回国考察讲学,创作了《鲁迅》等一批名作。2003年应邀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创作大型雕塑《孺子牛》,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一件力作。

出席捐赠仪式的嘉宾致辞:

王文章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陆丙安女士所捐赠的五十一件作品,体现了熊秉明先生在雕塑、绘画、书法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了一个中国学者、艺术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创造,是研究艺术史和艺术家,研究文化生态和艺术创作难得的宝贵素材,开放的中国正进行着文化的建设,需要许多具有深远眼光且积极的实践者。这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雕塑院提出收藏熊秉明先生作品的建议,成了今天这盛典的机缘。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逐步深入,熊秉明先生的艺术越来越放射出文化的光芒。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在发言中介绍熊秉明先生所捐作品的创作年代自1955年至2002年,时间跨度47年。其作品的风格与其理论研究、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有着密切关系。雕塑《水牛》系列、铁雕系列分别表现了他的土地情结和精神理想。其绘画融合了中国民间的朴素表现风和西方现代主义抽象构成。其书法是他在研究现代心理学、现代哲学和中国书论基础上的创造。

在熊秉明作品学术研讨会上,邵大箴、吴为山、孙家钵、张旭光、邱振中、曾来德、王镛等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的讨论,高度评价熊秉明先生的艺术成就,探讨了熊先生的哲学思想、书法理论、雕塑创作与研究,以及书画艺术的成就。肯定了熊秉明先生的卓越学术贡献,认为熊秉明先生是二十世纪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