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专访罗中立:与“运气”博弈三十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04 16:23:23 | 文章来源: 外滩画报

“其实《父亲》中有他夸张的东西,比如构图和那个父亲的形象,而罗中立现在的作品中也有着吸引人眼球,寻找自己独特表达形式的愿望,他作品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非常清楚的,”高明潞说:“我倒是希望他能够走得更远、更极端一点。”

早年留学比利时的经历给罗中立带来了很大触动。他常问自己,当一个艺术家在世界平台上展出的时候,怎么样让别人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看到本土文化的特点?罗中立在中国传统和民间文化里找到了部分可以借鉴的元素。他希望能够抛开《父亲》的影响,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便给这个展览命名为“语言的轨迹”。

超越“好运”的人

每次,罗中立都很有“运气”。“文革”期间,他在四川达州钢铁厂当钳工。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罗中立报考川美,一心想学国画,那年国画却不招生。进入川美,因为古典文学不及格,他没考上国画研究生,只好继续画油画。毕业前,他用照相写实的手法创作的《父亲》,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罗中立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有机会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他没有做过其他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来自台湾的知名艺术经纪人林明哲却主动找来,一次收藏他200 件作品。虽然一幅作品只有几百几千元,在当时已经算是天价了。

罗中立从未想过“当官”,却异常顺利地当上了川美的院长。他时刻想“撤退”,从院长的位子上“逃走”,反而当了美协官员,进而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

很多年前,当老院长叶毓山表达要让他接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还义正词严地劝叶毓山也不要当院长。理由是,历史是记不住院长的工作,只会记住作品。叶毓山退休后,罗中立被投票选举为院长,淹没在分房、员工福利、评职称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刚当院长时是最痛苦的时候,罗中立眼睁睁看着所有的展览,所有的计划戛然而止了,都变成草图、半成品放在原处。

“我觉得搞专业的都是这样,可以少进画室少画一点,但是状态绝对不可以丢,所以我平时开会、走路、出行,我都是手上在画,坐在主席台上手上没画,我心头都在画。有时候会走神,因为这个状态很重要,就像唱歌的要吊嗓子,搞体育的一定要拉拉腿。”

和他一起出差的同事发现,罗中立最不怕飞机晚点,他随手带着速写本,画他见到的人,画正在争论的同事,画起来便忘记了时间;和他讨论问题时,他在边上开小差,在构图,浑然不知大家在说些什么。

雕塑家、儿子罗丹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称自己的父亲为罗老师。他说:“罗老师身上的两个元素是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的。第一点是他对家庭的投入,感情的专注;第二点是他对艺术的纯粹的追求,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

2004 年,川美建成坦克库艺术区,是适合艺术家独立工作和群体展示的空间。2005 年初,罗中立开始推出青年艺术家工作室和常驻艺术家工作室计划,川美的学生们以不高的租金便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罗中立为坦克库想了一句不太顺口的广告词:“让所有想成名成家的学生,打好背包,带着干粮,到坦克库来吧!”

建立坦克库多少也源自他的亲身经历。他记得自己创作《父亲》时,和同学杨千合用一间只有6 平方米的顶楼屋子。重庆的夏天热得像火炉,他光着膀子画《父亲》。画很大,地方很小。“那时,杨千在‘耍女朋友’,一听到他女朋友在窗下喊,我就得马上将背心套上。女朋友来了,两人动作火爆,对我难免有骚扰。厮磨半天,女孩总算走了,走到窗下还要含情脉脉地喊:‘你要多喝鸡汤哟!’” 罗中立说四川话时,嗓门变大,将周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说的却是他为何下定决心要建坦克库艺术区。

如今,坦克库逐渐成为来自全世界的艺术“伯乐”们寻找未来艺术明星的必去之地,四川美术学院涌现出陈可等青年艺术家代表人物,进而被称作中国艺术界的“西南高地”。

1977 年进入川美时,罗中立29 岁,算是班上的老大哥。和他一起考进来的还有张晓刚等一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罗中立总是一早起来用功,“小孩子”贪睡,他就冲进宿舍将被子一掀,打他们屁股,或者将他们的两腿拎起来,边拎边说:“看你尿床了没有!”

“人生的宴席摆满丰盛食品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牙全部掉了”。这是罗中立早前在小说里读到的一句话,他深有戚戚焉。年轻时,他能站在高台上画画,十几个小时腰不疼背不酸;现在,几个小时就歇一歇。

熟悉罗中立的人都说,他其实是一个自然而调皮的人。只是多年行政工作的经历,使他真实性格的流露越来越少。多年前的一本画册里,有一张罗中立有趣的照片。他独自一人站在九寨沟的神仙池里,赤裸上身,做了一个健美的姿势。画册编辑让他写两句话,他写上—“天气正好,下地干活”。他告诉《外滩画报》记者,这是他发自内心的。

“我本来给了那个编辑两张照片,除了这张之外,还有一张我作为人大代表选举时的照片。他把两张放到一块,说明人的两面。走下台,脱下西装,回到我们真正的自然后,是一个原始的状态,突然内心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

和许多成名的当代艺术家不同,罗中立保存着自己上千张作品,并不出售。2008 年4 月,罗中立1992 年的作品《金钱豹》便以1138 万元的高价成交。“这十多年,我积累好几千幅作品放在那里,就像吼叫的声音搁在嗓子眼,只等一‘下课’,马上打开。”罗中立说。

他一直等待着自己“下课”,等待猛虎下山那一声嘹亮的吼叫。

“人有矛盾,生活有两面。”罗中立如是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