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求印被拒之后,齐白石憋了一肚子气,于是,他便从朋友那儿学了些篆刻的初步方法,结合着自己雕花的手艺,开始一刀一刀地刻了起来。
转眼两年过去了,这天,齐白石向精于刻印的好朋友黎铁安请教说:“我总刻不好,有什么好方法呢?”黎铁安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好了。”这话,对齐白石启发很大,他打定了主意,多磨多刻,发愤学刻印章。
黎松安是齐白石最早的印友,齐白石经常到黎家找他切磋,常常一住就是几天。刻了磨,磨了刻,弄得到处都是泥浆。黎松安不仅鼓励齐白石,还给他找来了制印大家丁龙泓、黄小松两位的拓片,齐白石学着他们两位的刀法,渐渐地篆刻开始入门了。
齐白石的篆刻启蒙于黎松安,先学丁、黄两家;43岁时心追神往赵之谦,摹《二金蝶堂印谱》;再到后来取汉隶碑篆法、秦汉权量铭文,形成了自己直率雄健、大刀阔斧、一任自然的强悍风格,最终成为一代印坛巨擘。
白石老人对自己的篆刻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我把它一字不落地摘录下来: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一九三四年),我在光绪十八年(壬辰)三十三岁时,所刻的印章,都是自己的姓名,用在诗画方面的而已。刻的虽不多,收藏的印石,却有三百来方,我遂自命名为“三百石印斋”。至民国十一年(壬戌)我六十岁时,自刻自用的印章多了,其中十分之二三,都是名贵的佳石。可惜这些印石,留在家乡,在丁卯、戊辰两年兵乱中,完全给兵匪抢走,这是我生平莫大的恨事。民国十六年(丁卯)以后,我没曾回到家乡去过,在北平陆续收购的印石,又积满了三百方,三百石印斋倒也名副其实,只是石质没有先前在家乡失掉的好了。上年罗祥止来,向我请教刻印的技法,求我当场奏刀。我把所藏的印石,一边刻给他看,一边讲给他听。祥止说:听我的话,如闻霹雳,看我挥刀,好像呼呼有风声,佩服得了不得,非要拜我为师不可,我就只好答允,收他为门人了……
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刻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我刻时,随着字的笔势,顺刻下去,并不需要先在石上描好字形,才去下刀。我的刻印,比较有劲,等于写字先有笔力,就在这一点。常见他人刻石,来回盘旋,费了很多时间,就算学得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学到了形似,把神韵都弄没了,貌合神离,仅能欺骗外行而已。他们这种刀法,只能说是蚀削,何尝是刻印。我常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呢?
齐白石从32岁用修脚刀刻第一枚印章开始,一生留下篆刻作品两千余方,老人对自己制的印章一直格外珍爱,他曾多次告诫子孙“不得一印与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齐白石第一次给毛主席送的礼,就是他刻的两枚印章。白石老人97岁去世时,根据他生前的嘱咐,在他的棺材里放了三件随葬物品,一件是他用了将近30年的红漆拐杖,另外两件就是他自己刻的带有他姓名和籍贯的印章。后来,齐白石的后人将他的印章同许多画作一起捐献给了国家,现在都收藏在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
齐白石的篆刻自成一派,成就极高,对后来的现代中国篆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本书不深入涉及,在这儿我们重点讲他初学篆刻的起因,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位全才艺术大师的成长历程。
齐白石在30岁到40岁之间交往最多的就是胡沁园和黎松安,以及围绕在这两位身边的一些人。胡沁园,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我再简单说说黎松安。
湘潭黎家是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黎松安的父亲黎葆堂是清戊子科举人,黎松安是晚清时的秀才。黎松安对仕途兴致不高,却以吟咏书法篆刻自娱,著有《楹联大观》,《黎松庵书帖》等传世。
现在人们知道黎松安这个名字,除了当年他对齐白石给予过很大的帮助这个原因外,还有就是他们夫妻重视子女教育留下的盛名。黎松安育有八子,这八子都非常了不起,被后人称作“黎氏八骏”。这八骏分别是:
老大黎锦熙,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他很早投身新文化运动,积极推广白话文和普通话。早年任教长沙师范时曾是毛泽东的老师。
老二黎锦晖,著名音乐家,中国流行歌曲之父。他创作的《松花江》、《毛毛雨》等歌曲久唱不衰。
老三黎锦耀,矿冶学家。
老四黎锦纾,曾与邓小平一起赴欧洲留学,并且住同一个房间。后来任湖南省教育局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老五黎锦炯为铁道桥梁专家,曾任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总工程师。
老六黎锦明是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家,被鲁迅称为“湘中作家”。
老七黎锦光是著名的流行音乐家,是当年音乐界最大的“腕儿”,他一生写下了120多首歌曲,其中《夜来香》等直到今天仍被传唱。
老八黎锦扬是在美国的著名华人作家,他创作的歌舞剧《花鼓歌》在纽约百老汇久演不衰。
黎氏八兄弟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文化现象。因为极为少见,所以在这儿顺便介绍给大家。
1899年,齐白石37岁。
这年正月,齐白石经朋友张仲介绍,去拜见了湘潭大名士王湘绮。
王湘绮,名运,号湘绮,人称湘绮先生,是晚清著名的大文人。他1833年生于长沙,据史书记载,王湘绮少时苦读,咸丰年间中举人。太平天国时他提出湘军回师武汉,沿江东下,直取江陵的策略,被曾国藩采纳,此后受到曾的重用。1859年,他受聘为军机大臣肃顺的家庭教师,后来又入曾国藩的幕府。民国初年任民国国史馆馆长兼参政。
王湘绮学贯经史,被誉为一代经学宗师。湘绮先生的诗文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天下第一,他著作颇丰,弟子遍布天下。民国五年,也就是1916年王湘绮去世,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亲自撰写了神道碑文,由此可见湘绮先生的影响。
齐白石拿了自己满意的诗文字画和印章,毕恭毕敬请湘绮先生指点。当着齐白石的面,湘绮先生对他的诗文没做什么表示,但对他的画和篆刻却是赞不绝口。事后,张仲说,王湘绮评他的文还算说得过去,诗却与《红楼梦》里呆霸王薛蟠的成一体。
在当时,王湘绮的名气非常大,很多人都想拜其门下。张仲也多次劝齐白石拜门,但齐白石迟迟没有答应。王湘绮看齐白石高傲不像高傲,趋附又不肯趋附,奇怪地说:“我门下有铜匠曾招吉、铁匠张仲,只有同县一个木匠,也是非常好学,却始终不肯做我的门生。”张仲听到此话,赶紧告诉了齐白石:“王老师这样看重你,还不去拜门?人家求都求不到,难道你是招也招不来吗?”这样,齐白石不再固执,来到王湘绮那里,正式拜了师。
实事求是地讲,齐白石虽然正式拜王湘绮为师,但王湘绮对齐白石在艺术上并没有什么具体指点,齐白石也从没有以湘绮先生门生的身份在世上招摇,但这次拜师对齐白石后来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齐白石拜在一代名儒的门下,再次扩大了交往的圈子,提高了交往的层次,使他所处的环境得到了整体提升,包括他后来的远游和定居北京,也都得到了王门弟子的关照与帮助。
齐白石的篆刻诗文不是本书的重点,但前面我们提到了王湘绮认为齐白石的诗与薛蟠的成一体,既然谈到了齐白石的诗,也就简单地说一说。
齐白石是近现代艺术史上集诗、文、书、画、印于一身的大艺术家,但通常人们只了解作为书画家和篆刻家的齐白石,却不了解作为诗人和文人的齐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