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系列珠宝
对话科斯娜·白特兰:
表现《易经》含义的景物
来自西班牙不同地方
广州日报记者:您是在何时开始接触《易经》这部中国古典著作的?是否一开始就对《易经》很着迷?
科斯娜·白特兰:23年前,也就是1987年,我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完成了我关于《易经》的博士论文,并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学习至今。在学校学习哲学期间,我开始对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产生了兴趣。我对孔子、老子和其他一些中国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他们的著作中参考了许多《易经》的内容,他们的智慧也让我这本书受益。因为《易经》每一章里都包含着一个自然图像(风和水、雷和风、乾和坤等),而我是一个画家,于是就立刻想到我可以画出那些象征性的景色,为它加上一些艺术元素,帮助读者领略到《易经》的智慧。
广州日报记者:《画说易经》中,画里的风景取材现实呢,还仅仅是你头脑中灵光一闪的景象?
科斯娜·白特兰:《画说易经》里的画是表现主义的景色。它们是在经过对书中每一个章节的详细分析,再搜索找出那些最能表现出章节象征意义的景色后才画出来的。表现主义有着自己的核心,即对物体本质的感知。画家对物体的认识越深,他或她就越能更好地在艺术作品中将其表现出来。
比起表面现象,表现主义的画家更加关心的是揭露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他并不总是按照经典美学的规矩办事,而是自由地配搭颜色和图像,以更好地表达出物体尝试着表现出来的内在“生命”。
那些景物不是想象出来的。它们来自西班牙不同的地方,至少每个地方都有一幅画。另外,《易经》的第一章是“乾”,第二章是“坤”,但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不能够把它们拆散在两幅不同的画里,因为那样就会不协调。就像“阴”和“阳”一样,它们必须是在一起的。因此,我的《画说易经》里有63张画,而《易经》当中是有64章(64卦)。
广州日报记者:《画说易经》中,你个人最喜欢哪几幅画?西方人是如何评论你的“易经画”的?他们是否在看过你的画后,能更容易地理解中国的《易经》?
科斯娜·白特兰:我所做的每一个系列的画作,我总是喜欢自己保留一张。而在《画说易经》中,我不能只选一张,所以我选了三张——第十五章的“谦”(儒家最喜欢的章节)、第五十三章的“渐”和第六十四章的“未济”。所有看过我的画的人都跟我说,我的画对他们理解《易经》很有帮助。这里面不但有西方人,还有在上海听过我讲课和讲座的中国人。《易经》很重要,因为它的智慧适用于任何人,无论它们来自哪种文化或哪个国家。
本报记者 林玮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