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台湾艺术家表达“80后”的青春期惆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5 15:53:41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蔡孟达作品《错乱置序》

陈万仁参展作品《无意识航行》  

昨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台湾新世代艺术展”上,动漫世代的斑斓色彩与喧嚣之气让上海美术馆再次变得热气腾腾,青春逼人。台北当代艺术馆带来的32组新世代艺术家的上百件作品,展示着台湾年轻一代艺术家通过高科技,以多种题材、媒质实施的艺术形式表达着自己的青春期惆怅,以及个人在这个缺少痛苦也缺少敬畏的时代下成长的烦恼,它们通过网络和各种传播媒介迅速泛滥全球,无论在纽约还是在台北,抑或在北京、上海,表现主题的差异仅存在于个体体验——从这一点上而言,这个世界是平的。

2008年,由上海美术馆主办、张晴策划的“果冻时代”特展,巡回到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该展对于大陆新世代美学的丰富呈现及深入论述,在台湾掀起了不同层面的热烈讨论,不论持正面看法或反对以“世代”来论定美学,事实上都已开启了另一波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与探讨。而昨天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台湾新世代艺术展”作为美学意义上的交流展,凸显的是当代艺术活在当下的精神和状态、不断发酵的思考与反复进行的思辨。本展用以与人分享交流与相互请益的内容标的,不是一套盖棺论定的艺术包裹,而是仍在进展中的一个台湾创作族群和一个特定时空的文化现象。

参加展览的多为台湾“80后”艺术家,展览模拟了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的概念,每位参展艺术家都聚焦一个重点主题,从个别艺术家的微观角度出发,其作品都有着个体背后的故事。蔡孟达作品《错乱置序》,贝多芬的胸像被猩猩的面容置换了忧愤的五官,并在背后的黑色幕布上写上“DEFY OR DEIFY”(反抗或者神化)表达着对经典和偶像的质疑,转过身去,墙背后的达利、爱因斯坦、奥巴马、切·格瓦拉,这些大众熟知的流行甚广的脸也被一一置换上了猩猩的大嘴,原本的严肃不免戏谑,嘲弄着现代人。一旁的《圣经》灰黄封面上的字体也被艺术家换上了“GLOBAL BUYABLE”的字样,表达着新生代对于物质崇拜的自我认识,艺术家称,这就是购物狂心目中的《圣经》。他的作品还有马头企鹅身的雕塑,以及戴着吸尘器的胸像,乱置的元素轻巧浅显地诉说着“80后”艺术家对于自己成长时代扑面而来的巨量信息的全盘接纳和搅拌。

西方艺术家在上一世纪所奉行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精英主义教条,在今日看来,似乎必须更开放为“艺术为公众”的广大受众面。这一代的艺术家在电脑、电视面前成长,彩色光线在空间中释放、流动,这些由光电所构成的色光视觉经验,所形成的绚丽美学深远地影响了新世代艺术家的创作。他们的青春理想化、个人色彩浓郁,社会批判性在作品中的缺席让新世代的人生注定了愉悦和轻快,注定了作品在时间上的短暂驻留。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台湾新世代艺术展
· 《中国当代艺术》一书出版
· 黄桷坪新锐当代艺术展开展 8岁儿童画起价5000元
· 碰 撞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
· 罗伯特·伯纳欧:中国当代艺术的外国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