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王世襄:“玩”出来的学问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03 09:29:2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杨雪梅 田志凌

“玩”出来的学问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8年6月,王世襄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任原职。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任故宫陈列部主任。1953年,王世襄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从事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后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此后,历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4年5月退休。

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其高祖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父亲早年留学法国,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出身名门,是著名的鱼藻画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王世襄从小学至高中一直就读于北京的美国学校,同时家中聘请国学耆宿,为他讲授文史诗词。

另一方面,王世襄从小就精通各种精致玩意儿,放鸽子、斗蛐蛐、玩葫芦,飞鹰走狗无一不精,后被戏称为“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玩的东西多半属于民俗,但大俗的东西到了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他研究的东西包括金鱼、蛐蛐罐、鸽哨、家具等等,因玩而研究,成为大家。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三联书店编辑张荷是王世襄著作《明式家具》的责编。她回忆,王世襄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记忆力非常好,对很多事如数家珍,非常健谈。王世襄做菜也是圈内有名的,很多朋友都吃过他的拿手菜式。直到晚年王世襄仍不断写东西,没有停止。

王世襄虽兴趣广泛被称为顽主,“但他的玩跟别人的玩都不一样,最后都玩出了道道来,加上他自己渊博的学识,就玩成了学问”。比如王世襄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

他抢救了很多国宝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与王世襄有着70年的交情,年轻时两人曾一起在四川宜宾的李庄与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他说:“王世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提笼架鸟、竟日优游的八旗子弟,他的生活很朴实,看起来和大街上的老头儿没有任何差别,但他对于中国文物保护的贡献是非常多面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作为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在北京、天津追还被劫夺的文物,追回了德国人盗走的青铜器、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私藏的文物和美军非法接收的日本瓷器等。他还曾去日本交涉被劫掠的善本图书106箱。这些国宝现在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对于明清家具过去我们也不大在意,是他最早呼吁保护这些古家具的,并有意识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这些宝贝,现在这些都是国宝了。”

“文革”期间,邻居们时常见王世襄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搜集旧家具,形态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了狭小的空间,自己反倒没有地方睡,于是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多年后一部《明式家具研究》横空出世,光是后面的名词解释就有1000多条,后来被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现在他热爱的那些宝贝都静静地放在上海博物馆的家具馆,许多与王世襄熟悉的人看着那些家具甚至能想起它们曾经的来历。

晚年,鸽子是王世襄最大的牵挂。11岁就读于北京干面胡同的美国侨民学校时,王世襄写英文作文一连几篇都是兴致勃勃地大谈鸽子,闹到英文教员不胜其烦,怒曰:“再写此鸟,无论好坏,一律给Poor(差等)!”后来他又写出《北京鸽哨》(Beijing Pigeon Whistles),为鸽子编写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甚至在快走到生命终点时,他念兹在兹的还是北京奥运会能否放飞真正的中国观赏鸽……

鸽哨并不是旧日京华唯一的代表,它的消失让王世襄痛心,而王世襄老人的去世,无疑带走了旧日京华的又一抹亮色,带走了一种飘逸典雅的、充满文化趣味的生活。这,更让我们痛心。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18岁少女艺术新星 获萨奇画廊星期日电讯报艺术奖
· 陈丹青:书是自己的房间
· 冯少协《百年广州》展示“南派油画”
· 塞尚:沿着经典的道路走向自然
· “以心接物——王晓辉写生新作展”在京开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