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写给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 论"写实"之趣味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9 10:00:16 | 文章来源: 新华书画

艾轩  圣山 布面油画 190cm×220cm 2009 (未完成)

    在文艺复兴之前,正是因为绘画中的这些理性和技术成分的某种意义上的误读,绘画没有被当时的主流文化认同为"自由艺术"和"美的艺术",而只是被看做工匠的技艺,在艺术分类中,绘画不幸被划入"机械艺术"的行列。文艺复兴之后,与"写实"绘画相关的科学成分,例如人体解剖学、透视学、材料学等已经发展得比较完美了。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蒂(Alberti Leon燘attista,?404-1472)著《建筑学十书》和《绘画三书》,第一次系统地把透视画法理论化和系统化,达·芬奇著《论绘画》进一步完善了透视比例以及光影色的理论,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在1525年出版《测量教程》,三年之后又完成《比例四书》。因为人是绘画艺术表达的永恒主题,因此对人的再现似乎已经成为绘画史上考证画家水准的一根标杆。解剖学也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上发展起来的。古代的画家因为对人体的解剖构造并不了解,所以在再现的过程当中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技术问题,使表现的人物形态偏离自然很远。解剖学的完备成为"写实"的重要辅助工具。透视学的成就则提供了由两维模拟三维的重要视觉技术,材料学的发展则为再现提供了表现的便利和保证。对于自然形再现的程度和其他材质感的再现均提供了表现的便利。在欧洲近代画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自然的再现以及相关的知识是何等重要。从近代欧洲的绘画教学体系及其完备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个体系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就是对逼真再现逐步进行保证和完善的过程。

    还有一些人把这种涉及到艺术本质趣味的东西关联到与主体的主观感受毫无关联的客观秩序之中,比如认为只要是符合某种比例或结构关系就找到了内部语言的实质。这种理解方式是把艺术简单化、公式化了,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艺术就有可能走向程式。18世纪德国美术史家文克尔曼(Johann燡oachim燱inckelmann,?717-1768)盛赞古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在他看来,古希腊艺术家善于把自然的美与"完善的美"合而为一,并且经常借助于从自然中观察到的美的形式,以之为依据制订出自己的规则。古希腊艺术家并不消极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理智的考虑,将从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完善的美"的概念运用到自然之中,创造出理想的艺术形式。然而,如果把抽取出来的所谓"完善的美"当做公式来运用,那么无异于在遏制艺术的生命。例如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刻家波留克列特斯著《法则》一书,论述创造美的法则,书中将人的头与躯体的最佳比例定为1∶7,雕刻家留西波斯随后又将这种最佳理想比例修正为1∶8。法则化的结果是规定了艺术的活力与生命,波留克列特斯的作品比起同时期的菲地亚斯远为逊色。所以,文克尔曼所说的"完善的美"并非简单的美的特征的综合,把所有的美的量化的特征综合到一个典型对象身上,因此"完善的美"并非法则,它留给人的最终还是意会的空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开创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新格——方增先的艺术史意义
· “写实画派”的价值
· 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开幕 展写实画派实力
· 徐芒耀访谈:写实画派需要吸纳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