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日前举办的《意犹未尽:毛焰个展》上,展出了这位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家的55件作品,其中包括早期的“朋友”系列,也包括长达10多年的“托马斯”系列,还有他平时不多见的女性肖像系列与杂志女郎系列。毛焰对记者说,在美术馆做个展,这还是第一次。他还透露,这次个展引发了他下一步的新计划。
毛焰,湖南人,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2年南京艺术学院举办过毛焰作品观摩展,2000年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过毛焰作品展;艺术家还参加过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1993年的中国油画双年展、1994年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6年的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1997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的“肖像性质——毛焰周春芽作品展”、2000年的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2004年的何多苓、毛焰作品展。
个展空间精心营造
由上海艺博画廊承办的这个个展,请来了法国著名的展览设计师、曾为2006年上海双年展设计展览空间的MargoRenisio女士。她对美术馆一楼的两个大厅作了展览空间的重新设计。她对记者说明:在第一展厅做了一面大墙来呈现艺术家各种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但大墙换了一个角度,展厅里再加一个用白纱做成的虚的隔断,用来打破其规整的空间格局。在第二展厅,用白纱隔出两个很特别的弧形的空间,一方面规定了观众的展览路线,另一方面则营造展厅的氛围:在展厅的大墙上挂上艺术家近期创作的大“托马斯”,而在弧形空间里,则借助灯光与白纱突出艺术家那些小幅作品的视觉效果。
对此,毛焰表示,个展的布展要强调“静”,“静则生灵”。“静”不仅是安静,也是纯净,一种闭眼冥想的状态。他强调:“我在创作中长时期个人单一地探索,我的作品要在这么一个空间里集中呈现出来,对我来说还比较陌生,但总是要面对大千世界,面对公众。我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愿望去解释这些作品。还是让作品自己说话。”但他还是希望通过专业设计的展览空间,能帮助那些观众尽快走入他的作品的世界。毕竟在美术馆会有许多与他的作品的收藏圈子无关的观众到场,“许多人很喜欢我的作品但买不起,他们会专门赶到展览现场看看原作。”
个展带来新的变化
“这次个展,作品比较集中,反映了我个人这段时间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我个人对绘画的认识。”他表示,个展取名“意犹未尽”,其中有两层涵义:“一是很多东西无需做到头,意思到了就可以。禅宗讲究‘破执’,不要太执着;二是许多东西恰恰才刚开始:比如画大尺幅作品,甚至是我的绘画、年龄、认识等等,都才刚刚开始。”
考虑到展览的空间效果,促使毛焰从去年开始动手创作大尺幅的作品。殊不知这给毛焰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说:“我喜欢一些相对相悖的东西,画大画与画小画是相对的:画小画要克制、平静、理性;而画大画则不是把小画简单地放大,而是画另外一种东西,其中的自律与奔放、热情与平静、快与慢等,有许多对立、对比的元素。这种状态打开了,就能让那些相悖的东西在作品中实现统一。”他表示,经过长期的单一的探索,现在他的认识变了,创作上也更趋于自由了,形象上也会有变化,有了一系列新的大幅创作的计划。下一步设想是做女性系列。
10年专注“托马斯”
毛焰也许是当代艺术家中最始终如一坚持个人艺术探索方向的。他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从事人物肖像的探索,以“朋友”系列形成个人风格。最令人乍舌的是他从1999年开始的“托马斯”系列,至今已整整延续了10年。据他自己回顾,这个系列起于很偶然的因素——为一个朋友画肖像。不过他承认,由于他10年来还在继续这个系列,许多人奇怪,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和中国毫无关系的东西?
他表示,这是他在有意回避某种当代艺术中流行的东西。他说:“即使画朋友、画自我,也会画出‘中国符号’。然而,面对最丰富、最变化多端的当代艺术,我却很难去追逐那些‘中国符号’的东西。所以,即使是‘朋友’系列我也难以为继。是‘托马斯’系列让我回避了这个问题,专心致志于绘画语言的探索。”他强调,“在绘画过程中,一以贯之很重要,反复无常也很正常。艺术家要面对考验。”
两次重要的双人展
毛焰有长长的展览纪录,说明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家,受到海内外艺术机构的一致认可。不过,他有过两次重要的展览都是双人联展。一次是1997年与周春芽合办的展览。他回忆说,当时主持中央美院画廊的翁菱想做我的个展,正好与周春芽一起吃饭,他就提出与周春芽一起做展览。结果展览很成功、他说:“当时我刚刚从大画转到画小画,画朋友系列,变得内敛而灰色;而周春芽则第一次推出‘绿狗’系列。所以展览影响很大。”
还有一次是2004年在北京环碧堂与何多苓一起做展览,由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担任主持人。栗宪庭在为展览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他和何多苓的探索“都超越了写实主义的传统框架,以非常个人化的感觉,在写实主义自身的语言模式中,努力探求一种当代可能性”。他认为他们的探索指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绘画性”。他还指出了他们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的相似之处。毛焰也被人视为中国“新绘画”中的一员,他的作品因此在市场上与刘炜、周春芽、曾梵志等人一起受到追捧。(邱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