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图1
⊙黄鼎
仅凭想象便可知,书画造假的历史与正面的名家书画创作几乎是一样地“积累”深厚,加上处在当今这么一个科技相对发达、经济与文化比较繁荣时期,书画作伪如同是觅到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各地“旺发”,伪作成品不断地进化,骗术也是越来越高明。之前,笔者曾分两次专门揭示了在“书画内在要素”里,以融汇与交叉的赝制手法进行“复合型”作伪的事儿。现在笔者将继续揭示属于最高级别的“全面综合型”书画造假。
话说到此,还是让我们先区别一下容易造成认识混淆“复合型”与“全面综合型”书画作伪的不同概念。“复合型”作伪,它只限于画面以内的有关具体笔墨的内容,即只针对“书画作品构成要素”进行理念相交叉的作伪;而“全面综合型”造假则是除了以“复合型”形式作伪笔墨内容以外,还会操作到“非作品构成要素”的外围层面。具体说就是在以“复合型”手法作出一件伪作后,还辅加以或“材质辅助”或“借题跋”或“傍出处”或“印刷成品”的其一或更多的融合性人为作伪。此次先说与“材质辅助”有关的成品。
在“全面综合型”书画作伪中,若作伪先采取“更名克隆”方式,策划或操作者多是出于考虑“母本隐蔽”的需要。现在只顾及母本问题似乎有人还嫌不够,克隆对象如果是历史上特殊年代的“特型画作”,那就相当于“带路者有意多兜了几个圈子”。还有,在这些制赝基础上若再兼及材质的“合理”伪装,那么如同引人进入了“时光遂道”,令造假的效能骤增。如有一件南方某拍卖行2007年春季拍卖品(见图1),就是笔者近期见到的以上述综合手法造假的典型例证。该疑伪成品的母本(见图2)的真实作者是师峰光,画题原为《到劳动大学去》,它创作于1973年,画的是领袖人物题材。一到图1,疑伪成品上的款识就“翻脸”了:作者变成名气更大的“林墉”,画题成为《希望》,连创作时间也提前到“1964年”。不仅如此,图1还耍弄出“材质辅助”的“戏法”——在画中人物轮廓线内外及题款字迹处均做了似霉斑、墨痕等的“大面积污染”状的伪装,这都是为了能让此画“陈旧”能“引人入胜”起来。
从上面的图1与图2例子可看出,“全面综合型”作伪加上了“材质辅助”操作后整件成品的欺骗性得以大大的增强。因此,我们辨识这类成品绝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就匆忙下结论。正确的做法是对被鉴定物要做内在各要素全面综合的认真判断。尤其是当我们接触到平时不多见的名家“特型画作”时,那还要下一番由画里延伸到画外的鉴定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