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品《枇杷鼠戏图》
112件(组)齐白石作品在深圳博物馆展出。韩墨/摄
《巨匠之路——齐白石书画精品展》9月10日起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开展,辽宁省博物馆为此次展览精选了112件(组)齐白石作品。开展之后,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先生,请他谈一谈齐白石书画“鉴”与“藏”方面的相关问题。
遗世书画有多少?
中国书画的一代宗师齐白石,一生的创作是多产的,其现存书画究竟有多少件,一直是收藏界所关心的。马宝杰说,齐白石作品在民间、在海外藏家手里的不少,因而难以形成精确的数字。但主编《齐白石全集》的郎绍君先生曾以研究的角度,对此有过细致的考量,他认为作品应该有3万余件,不超出4万件,这种说法学界比较认可。就国内大宗收藏者而言共有4家:中央美院、中国画院、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其中辽博在全国博物馆中收藏为最多,有400余件,其品类也是最齐全的,齐白石的早中晚期作品皆备。
“我不懂市场,偶尔会看一些拍卖信息,印象中齐白石书画在市场的价位是比较高的,与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等在同一档位上。但因存世量大的关系,再依人们‘物以稀为贵’的搜求心理,价位没有傅抱石、张大千的高。”马宝杰说,齐白石的画作题材比较重复的,如水族、花鸟、虫草题材的作品比较多,画的尺幅也不是太大,4平方尺以上大幅的就非常珍稀。齐白石的山水画非常少,早期不被画界认可,但现在不同了,人们觉得很有特色,价格也就奇高。“齐白石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题材异常广泛,但缺少代表作,这么多存世的作品中,你很难说出哪一幅是他的代表作品,也很难界定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
10幅鉴定7幅假?
马宝杰从事书画研究多年,在高古画方面造诣颇深,对齐白石作品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找他看画的人不少,他在鉴定方面就有一些自己的感想,他说:“现在的赝品居多,找我看画的,10幅之中,应该有7幅是假的。就年代而言,极个别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仿制,90年代之后的仿作就达到高峰期,假的太多。”齐白石作品仿制的形态各种各样:一是照着真品直接临摹了,这样的东西是低档次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一是模仿齐白石的风格、用笔特点等等,像画虾和画蟹,仿制者应该是有一定水平的,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人才可以达到这一步;齐白石的画风是不拘一格的、海阔天空的,神韵、情趣、胆识等等融于作品的骨子里,没有可依循的套路,所以就是再好的专业画家模仿起来也很难,也容易露怯;还有一种就是臆造,造假者当然也是高水平的专业画手,根据齐白石作品题材广泛的特点,就想“出奇制胜”,拿出一幅连研究者都不知道的动物或花鸟题材的画,就想让人发懵,与鉴定者斗智,但仔细看它的运笔、构图等等,依然有不对的地方、露怯的地方。”
马宝杰认为,辨别齐白石作品真伪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他的风格、构图、运笔、墨色等因素,这就需要对齐白石作品特色非常有把握并熟谙;二是比对他的印章,印章很难对得上的,即便对上了也还不行,还要看年代。齐白石习惯在不同年代使用不同的印章;三是“穷款”(只落“齐白石”、“齐璜”、“白石老人”的字,而无其他题记的,为穷款)的东西要格外当心,这样的原作非常少,而题记的作品多,常说明来龙去脉的,做假者不敢缀上其他内容,因为内容越多,露怯也就越多。
为什么仿制这么难?
齐白石的书画为什么这样难仿?马宝杰说,齐白石有着丰厚的生活底蕴,他曾经历了严格的生活和创作的历练,这次来深展出的《石门二十四景图》就是明证,那是他早期的作品,其用笔和构图大胆,未成名之前,便已经具有大家的风范,这是仿造者难以具备的。
齐白石成名后,培养了一些弟子,他的“弟子规”是——“学我者生,仿我者死”。李可染、李苦禅等学来恩师书画之中的精髓,最终各自成就了大家风范;另有弟子终身模仿,到最后也默默无闻,正应验了齐白石最初的训导。“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不可复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风格和艺术成就他人难以企及。”马宝杰说,20世纪初年的中国画坛受到外来西方绘画的冲击和碰撞,齐白石独创了一种风格,一种中国画新的表现手法,将传统的民俗民趣和文人画风密合到天衣无缝,意境中凸显出率真、质朴。读他的画就可以读到自然、生活、人群、和平的热爱,这一切正代表了大众的情操和理想,因而才名至实归地被国人尊为大师。齐白石的《山水册十二开》,曾经赴欧洲展览,毕加索观后赞不绝口,说真正的印象派在中国,齐白石是一位真正的印象派大画家,并幽默地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