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两湖对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1 16:44:00 | 文章来源: Artform

左图: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右图:深圳画院院长严善錞、策展人彭德、艺术家黑鬼、批评家鲁虹。

《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7月31日早上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属于广东美术馆“’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的第三站,继西南和广州站之后,策展团队仍然选择以地域作为呈现标准,梳理’85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彭德、邹建平、沈伟和郑娜,该团队的分工很明确,各管各省,彭德和沈伟负责湖北部分,邹建平负责湖南部分,郑娜作为广东美术馆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力量,使美术馆展览看起来一如既往地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展览除了可以看到两省艺术家的新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少85时期艺术家的阶段性作品,这无疑增强了展览的历史感和学术性。

左图:策展人彭德。右图:湖北艺术家郑达。

一楼两边的展厅平均放置着湖南和湖北的作品,一眼看过去形成两省对垒的姿态,但气氛并没有外界怀疑那样紧张,对于艺术家或者观众而言,回顾性的展览意味着总结,也意味着新的开端。在湖北的展厅中可以整体观察到湖北的多种绘画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例如以尚杨为代表的多变实验风格,以魏光庆、杨国辛等人为代表的波普风格,以冷军和石冲为代表的观念写实画风,都是八、九十年代的经典之作。湖南的装置作品偏多,再加上本次参展艺术家多达90多人,美术馆的空间明显不够用,蔡东4米多的作品《猫碑》和《竹碑》被塞到展厅一角,作品上端几乎顶到天花,旁边还挂着唐建文4米多长的作品《地毯》,削弱了作品原有的力量。杨劲松的作品《蜃市》是一个和观众的互动装置,他制作了300多个铁质电话号码,从天花密密麻麻地悬挂下,背景是霓虹灯和反复书写的号码,原计划观众可以穿梭在电话号码之间,然而由于空间太小,整个作品在入口就被封起来,变成一个橱窗装置。新历史小组对年轻的观众而言比较陌生,他们多年没有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南方,新历史小组作为此次展览特别项目中的一组展示了他们的历史文献,观众得以了解新历史小组在1992年“广州双年展”上的“大消毒”或者1993年“大消费”等行为始末。

左图:湖北艺术家刘子建。右图:湖北艺术家左正饶。

展览也不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湖南艺术家文鹏在开幕当天做了一个行为表演,他在美术馆的广场把自己绑在一块2米高的白色背板上,让观众对着他扔番茄,在砸的过程中背板会逐步显现“你happy吗”几个红字。这天正好是周六,一群在美术馆学画画的小朋友参与了这一游戏行为,玩得特别开心。估计是番茄太硬了,当时气温又高达三十多度,计划进行2小时的行为在开始之后的10分钟文鹏就被砸晕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番茄已经砸完,工作人员把他小心地放下,这时白色背板上的红字都没有完全显现。

左图:湖南艺术家马晗。右图:湖南艺术家杨劲松。

开幕当天同时成为老朋友叙旧的日子,那些85时期的战友、伙伴、对手再次重聚,到处看到湖南、湖北籍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聚在各自的展厅用家乡话聊天。下午的学术研讨会也弥漫着回首往事的气氛。为了避免两省的直接对阵,原定按照地域来安排的批评家座位被打乱,年纪稍大的批评家和会议主持人坐在台上,其他批评家坐台下。研讨会议题“湖北•湖南当代艺术的形成、流变与展望”也变成一个形式,批评家、艺术家的发言更多是在回忆当年的人和事。会议基本上围绕着85时期的两省的艺术刊物展开讨论,湖北是《美术思潮》,湖南是《画家》杂志和湖南美术出版社。85时期通过办刊物传播艺术思想已经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研讨会再次肯定了《美术思潮》、《画家》等杂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策展人彭德是当时《美术思潮》的核心人物,他在策展人语中开篇第一句很适合作为研讨会的总结:“一晃三十年,湖北当代艺术曲未终而人已散”,悲壮地点出随着90年代经济浪潮的冲击,80年代的美术运动嘎然而止。

左图:策展人邹建平。右图:策展人郑娜。

如果说展览本身多少带着遗憾,那么展览的出版物是最好的补充,画册的文献部分收录了大量湖北和湖南85以来的当代艺术综合评述和个案研究的文章,对于不太了解85美术思潮的观众而言,阅读文献成为延续历史的一种可能性。

左图:批评家朱青生和殷双喜。右图:批评家胡斌。

左图:湖南参展艺术家石强、罗明君、刘洵、张震宇。右图:批评家皮道坚和邹跃进。

— 文/ 吴建儒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
· 两湖深处,涛声依旧
· 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
· 湖北当代艺术潮流
· 历史的图像: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