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的批评家年会今年才第二届,却已迅速凝聚了一批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批评家,如水天中、郎绍君、贾方舟、王林、朱青生、邹跃进、杨卫、鲁虹、杨小彦、孙振华等,还有接受笔者采访的陈默。在中国的艺术批评与世界高端艺术批评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批评家年会要“致力于中国艺术批评的学术建设,促进批评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出美术批评新人,关注和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无疑是批评家们的积极姿态。两年下来,“年会”的权威性越来越明显,其“年度人物”的评选(包括批评和艺术),更因专业眼光和学术考量方式而显得既严肃又高调。日前,笔者采访了从“年会”回到成都的批评家陈默。
陈默
“学术暴力”这层纸是我捅破的
问:第二届批评家年会好玩吗,您提出了什么问题?
陈默:(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有关于“学术暴力”的问题,是我把这层纸捅破的。今年《美术焦点》杂志上,针对批评家鲁虹刊登了十几篇批评性文章,故意采用他去年在一个聚会上的相片,脑袋都被照得扭曲变形了。而且(写文章的)都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我在年会上只谈事没谈人,老年、中年、年轻批评家的观点出现分歧很正常,但如果一部分年轻人被长者组织起来针对某一个人进行“批判围攻”,步调如此统一、观点如此雷同、声音趋于一致,是很不正常的。(我还提出)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很早培养批评的独立人格,在未来的发展中才不会人云亦云、趋炎附势。而你的独立性越强,辐射面、影响力才越大。
“批评应以善良为前提”
问:但弗洛伊德认为年轻人都有“弑父情结”?
陈默:那不一样。比如我对某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我们掐个“你死我活”都没关系。但如果陈默组织二三十个人“围攻”,性质就变了。国内一家十几年前很好的美术杂志,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沦为主编发泄个人私愤的工具,比如组织文章批判朱青生、水中天“为行为艺术鸣锣开道”,不能容纳艺术的多元状态,(出现诸多“学术暴力”),我就再也不看了,也不订了。(艺术界)“学术暴力”现象在2008年尤为严重。批评应就问题本身展开讨论,应以善良为前提,以诚实的心态、在中庸的宽松气氛中进行,而不是你我为敌、“围攻殴打”。要把对方“歼灭”掉,不是暴力是什么?!当然,正常宽松的学术空气不是一种纵容,我特别谈到了年轻人的发展。有些年轻人很着急,好像做一两件事,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天王”,“雄霸天下”,这没有用,(想成功)要靠长年的积累。
“不成熟,经常搞得自己头大”
问:呵呵,一直觉得您是批评家中个性很鲜明的一位?
陈默:我其实一直希望自己更沉稳、更老练、更中庸,因为以前经常犯这种“错误”——发现问题,很难沉默,要提意见。有人经过观察,说我“不成熟,经常搞得自己头大”。但我要完全改变很难,其实只要与人为善,以诚恳、独立的学术判断为前提(做事),行为方式有瑕疵也可以(被人接受),没有说每个人都必须一样。我以我的逻辑方式存续下去,可能有很多遗憾。(人都是这样),终了回头看,满意与不满意、合理与不合理的,两元都存在的状态下,形成了人生的一个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