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关注当下,折射永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02 11:05:06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1988年澳大利亚国家画廊委托安恒地区土著艺术家创作的《土著纪念碑》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受到美国收藏家的广泛关注,最近也成为全球一系列大型展览的主题。一方面,其艺术借鉴了古老的传统——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化,澳大利亚土著的神秘特质令人惊叹。另一方面,其艺术又表达了对于近现代现实的持续关注,特别是200多年前欧洲殖民者登陆以来土著人的生存状况。

近年来,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市场逐渐兴起。在欧洲,有大量相关主题的展览,包括“忆念过往:1960年以来的澳大利亚土著绘画”(德国科隆路德维格博物馆,2010-2011)、“土著绘画之源”(法国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2012-2013)。尽管土著艺术家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但土著艺术获得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认可和收藏则经过了相当的曲折。回首过往,1990年代墨尔本画商加布里尔·皮奇(Gabrielle Pizzi)将土著艺术带到科隆艺博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艺博会、双年展开始接纳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包括去年在德国举办的卡塞尔文献展。今年秋天(9月8日-12月21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将与澳大利亚国家画廊合作办展,展览名称是“澳大利亚”,包括所有该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一些是土著,另一些不是。

世界什么时候开始对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感兴趣?澳大利亚国家画廊馆长罗恩·雷德福(Ron Radford)表示:“我们可以将时间精确到1988年,当时是欧洲在澳大利亚设立永久殖民地200周年。那时候,会有人跑到前台询问哪里有土著艺术。”澳大利亚的画廊自从1950年代就开始收藏土著艺术,但1988年,人们开始反省白人对土著人所做出的种种恶行。也是在那一年,澳大利亚国家画廊委约澳大利亚北部安恒地区的艺术家在200个空棺材上作画,将其竖起成为200个纪念柱。2010年10月,当澳大利亚国家画廊开出新的分馆,这件《土著纪念碑》(Aboriginal Memorial)成为其11个展厅中的核心之作。而今,澳大利亚国家画廊已经拥有差不多8000件土著艺术作品,并在全球不同国家举办相关展览。2009年,一项名为“澳大利亚土著艺术三年展:文化战士”的展览在华盛顿的美国大学博物馆举行。

美国人的兴趣

当任何新兴艺术崭露头角,美国收藏家往往是最早开始掏腰包的,而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是他们尤为关注的领域。1988年,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举办了“梦境: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对美国收藏家影响颇大。而今,美国有多位藏家在进行关于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系统性的收藏。去年,就有两位藏家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收获。西雅图美术馆的“现代祖先: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卡普兰和列维收藏”(2012年5月-9月)展示了120多件作品。“跨文化:欧文和瓦格纳收藏的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在新罕布什尔州胡德美术馆(2012年9月-2013年5月)、俄亥俄州托尔多美术馆(2013年4月12日-7月14日)巡展。

西雅图美术馆专为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开辟了一个展厅,弗吉尼亚大学的克鲁格-鲁赫(Kluge-Ruhe)土著艺术收藏则专门致力于展示和研究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约翰·克鲁格(1914-2010)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于1988年看了“梦境”展览后开始收藏土著艺术。1993年,克鲁格获得了堪萨斯大学教授爱德华·鲁赫(1923-1989)关于此门类的艺术品、图书和文献,后者早在1965年去澳大利亚担任访问学者期间就开始收藏土著艺术。最终,这批收藏品于1997年全部捐献给弗吉尼亚大学,克鲁格-鲁赫收藏也是关于安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地区当代作品最丰富的资源。位于华盛顿的澳大利亚大使馆正在举办“沙漠中的圆圈:来自克鲁格-鲁赫收藏的澳大利亚中部土著艺术”展览。

见证殖民历史

1788年,英国占领澳大利亚。西敏寺的议会宣布这是一片无主之地。这个阴险的谎言一直维持到1980年代,彼时,澳大利亚法院开始支持土著自治权,并归还他们祖先的土地。令人震惊的是,直至1960年代,土著人还没有被纳入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的统计,他们也没有投票权。管理他们的是一部澳大利亚《动植物法》。克里斯蒂安·汤普森(1978年出生)在作品《黑胶2号》(Black Gum #2,2007)中挑战了这一历史。艺术家身着黑色连帽衫,用鲜花和黑胶桉树的树叶挡住自己的脸。他以警察逮捕犯人的标准照格式进行拍摄。在澳大利亚,尽管土著人仅占人口的2.5%,但他们在青少年拘留中心的比例是25%,他们比其余人口进监狱的概率高出28倍。

80%的澳大利亚土著人生活在大城市里,因此,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也使用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种媒介。大部分土著艺术家受过学院教育,熟悉西方艺术传统中的风格、流派。展览“跨文化”中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摄影作品,包括艺术家里奇·梅纳德(Ricky Maynard,1953年出生)和德斯特尼·迪肯(Destiny Deacon,1957年出生)的作品。梅纳德来自澳大利亚最南端的州塔斯马尼亚,他穿越澳大利亚来到北部的约克角半岛,拍摄了维克族长者小阿瑟·库伊卡·潘比干(Arthur Koo'ekka Pambegan Jr.,1936年出生)。后者同样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艺术家,他曾领导维克族人推翻了一项禁止他们访问祖居地的法律。梅纳德使用了特写镜头,强调他的模特那令人难忘的容颜。《最后的笑》(Last Laughs)中,迪肯利用人们通常认为土著女性都很性感这一刻板的印象大做文章。镜头中的女性笑得很放浪,强调着其内心的信心和抵抗。其中一个女孩穿着土著人旗帜的花样,这面旗帜是1971年哈罗德·托马斯(Harold Thomas)设计的,是土著人骄傲的象征。

属于“任何时间”

“跨文化”的策展人斯蒂芬·吉尔克里斯特(Stephen Gilchrist)认为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特点是其位置感。人类的祖先创造了这片土地,建立起法律、神话以及仪式。土著人的法律今时今日依然通过艺术的形式与人们进行分享。这是理解土著艺术的关键。土著人将艺术市场作为一种自我表达、自我认同的途径。威尔克森收藏试图确定,当代土著艺术运动起源于1971年澳大利亚中部城市爱丽丝普林斯的帕普亚社区,但实际的起源也许更加复杂。澳大利亚两大政府机构——土著艺术委员会和土著艺术工艺品公司为推广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做出了大量努力,并在边缘社区设立了一些艺术中心。出自于延杜穆(Warlukurlangu)等沙漠地区的作品反映了对于传统仪式的感受,他们同样试图通过设计、图样将种族的规则、神话代代相传。丹尼·吉布森·特亚帕提亚里(Danny Gibson Tjapaltjarri)的光学绘画《暮库拉》(Mukula,2009)试图将廷嘎里(Tingari)人的仪式表达出来,他们经过长途旅行,为后代创造、保留神圣之所。肖迪·杨噶拉·罗伯特森(Shorty Jangala Robertson)的巨型绘画《在普宇鲁梦水》(Water Dreaming at Puyurru,2007)遍布着点状色彩,描绘了远古时代居住在沙漠地带的祖先的精神状态,他们会不停歌唱,直到大雨倾盆、泉水满注。

1970年代,土著艺术家主要都是男性,而今更多女性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乌托邦、云德穆(Yuendemu)等沙漠地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经常涉及自己的土地、觅食,以及传统女性仪式,她们从涂绘在手臂、腿部、胸部的纹样中汲取灵感。

对于美国策展人来说,面对澳大利亚土著艺术的挑战之一便是他们无法完全了解一件艺术品。它们可以被视作纯粹的抽象作品,但也可能蕴含着传统的神秘。也许一些人会认为自己有权利、义务解开那些神秘的符码,了解艺术品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但在土著社区,一些知识只会由长者赋予那些合适的人。

对于土著人而言,过去、现在和将来是合一的——人类学家威廉·斯坦纳称之为“任何时间”。律法不会更迭改变,创世神话总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艺术家克雷格·孔秘塔(Craig Koomeeta,1977)雕刻、绘制的鳄鱼或许是一个适宜的提醒: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文化,就像鳄鱼,见证了恐龙的灭绝,经历了小行星撞击地球,从6500万年前起就在地球上爬行,一直到此时此刻。这种艺术引领人们进入其久远的过往,对此我们只能表示惊叹。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