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国外第一次看到罗塞塔石碑时禁不住潸然泪下,没有希望把它收回了”,开罗大学考古系教授阿卜杜拉·哈莱姆动情地说。
哈莱姆也是埃及考古学家协会主席。日前,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埃及诸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无法追回,同时埃及国内的世界遗产和其他文化遗迹也面临环境改变的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哈莱姆说,埃及文物流失境外有两个渠道——走私和赠予。“埃及的广阔沙漠为走私活动提供了隐蔽场所”。
关于赠予,他说:“在19世纪的穆罕默德·阿里(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1805年至1848年在位)时代,埃及曾大量赠送文物给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动辄三五千件,甚至上万件,这种大规模赠予源于当时的埃及人缺乏文物意识。”
埃及一直致力于追回流失文物,并已要求世界至少10家博物馆归还文物,其中包括德国柏林博物馆所藏埃及纳费提提王后半身像、大英博物馆所藏有关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罗塞塔石碑等珍贵文物。
哈莱姆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埃及只能追回1970年以后流失的文物。因此,他才会在罗塞塔石碑前绝望地落泪。哈莱姆对走私文物拍卖持批评态度。他说,很多国家都在拍卖被盗文物,希望这种拍卖非法文物的行为在今后能够消失。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埃及于今年2月颁布了新的文物保护法,对偷盗文物处以更为严厉的惩罚,“虽然法律不能根除偷盗行为,但是有助于从数量上减少这种非法活动”。
哈莱姆对埃及文物保护表示担忧。他说,埃及的很多历史和自然遗产,特别是埃及北部三角洲、东部省、西部省和法尤姆省的文物古迹面临城市扩张、农业生产、地下水位上涨和潮湿的威胁。
他说,文物保护需要高超的技能、大量资金和对文物所处环境的大量研究,“所幸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物保护方面支持了埃及”。
哈莱姆称赞3日在巴西利亚闭幕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完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保护遗产机制列为核心议题之一。哈莱姆说,发展中国家更加受重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