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埃及邀请中国代表探讨追索流失文物方案

埃及邀请中国代表探讨追索流失文物方案

时间: 2010-05-18 10:47:18 | 来源: 青年时报
收藏 >

共铸国宝回归路

2010年3月5日,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埃及文化部部长法鲁克胡斯尼宣布,约2.5万件古埃及文物从英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这些文物装满了整整85个箱子。

此次英国能够归还这批古埃及文物,是埃及方面与英国伦敦大学艰苦谈判的结果,整个谈判过程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与埃及同样历史悠久且被掠夺文物众多的中国,仅在大英博物馆中历代珍稀之品就有3万多件。《永乐大典》、《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库全书》……全在其中。

为什么埃及就能从英国人手中要回数万件古埃及文物呢?这里面除了持之以恒外,当然也有埃及的“独家秘籍”。为此,《青年时报》与某门户联合发起“共铸国宝回归路”活动,希望通过向埃及以及其他国家“取经”,最终达到追讨部分中国流失在海外文物的目的。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博士获悉此事后,不但给予了高度评价,更是热情欢迎中国朋友前往埃及“取经”、做客。

同时,托尼哈瓦斯博士还邀请参与本次活动的牛宪锋、张居中、汪喆及时报记者陈颉作为中国受邀代表共赴埃及,参加即将于4月7日和8日在埃及召开的首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回归国际合作会议”,共同探讨追索流失文物的集体行动方案。

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共铸国宝回归路”系列报道。

我们深知,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文物和希腊的埃尔金大理石、埃及的法老像等一样,从遗失到回归的道路,注定是崎岖曲折的。

我们坚信,文物就是民族血脉,让流失的国宝回家,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无法释怀的牵挂,“国宝回归之路”我们一定要走。

国宝归去来兮

流失文物可共享,不可共有

当曹禺先生与中国文博界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倡议组建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并提出:协助go-vern-ment,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广募资金,通过回赠、回购、讨还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时,参与者都明白宗旨与职责写起来容易,但面对超过1000多万件的海外藏中国文物和复杂的流失过程,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抢救流失文物之路注定充满艰难和险阻。

果然“专项基金”诞生仅2个月后,包括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联手发表声明,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专项基金”随即发表公开信并召开“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论坛”,提出了“流失文物可以共享,但不可共有。流失文物应原址保护”的观点。2003年7月5日专项基金启动国宝工程,以“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为宗旨,踏上了实现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的漫漫征途。

也许是天时,可能是人和,如圆明园猪首铜像、佛舍利五重宝塔这样的国宝在“专项基金”的运作下悄然回归。

真的就这样顺吗?就在“专项基金”的伙伴们摸额称幸之时,2009年法国“时尚大师”圣罗兰的700多件艺术收藏品将在巴黎拍卖,总成交额上看3亿欧元。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原属中国的珍贵文物最受瞩目。佳士得公司和同胞的爱国热情再次把“专项基金”推到了风口浪尖。

刹那的决断是因为,和流失文物的缘分

关于鼠首和兔首拍卖,至今流传着各种版本……

“没想象中的复杂,我们的动机是反对拍卖流失文物,结果就是使它们流拍了。” “专项基金”的副总干事牛宪锋说。

轻松并不代表轻率,“专项基金”的“粉丝团”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渠道把各类信息源源不断传递过来。

“专项基金”决定打场阻击战:先将这个信息透露给了国内媒体,并提出“坚决反对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坚决维护中国流失文物的主权尊严,主张中国对流失文物的正义的、合法的权利,并提出根据国际公约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外交协调、民间沟通等方式解决流失文物问题”。一时间长城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可是,反对的声音,并未能让卖家做出让步。“更严重的,这会导致拍卖流失文物将成为有‘案例依据’的商业惯例,对流失文物原属国人民的情感和自尊造成更大的伤害”,牛宪锋说。

此时,牛宪锋接到了福建收藏家蔡铭超打来的电话。蔡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宝工程收藏顾问。

“拍下来吧!”蔡铭超接到回电后说。“谁举牌?”牛宪锋问。

“我。”蔡铭超道,“如果没人举牌或者临时撤拍就算了。”

会有什么人竞拍兽首?会拍到什么价格?如果拍了不要,会是什么情况?是否会被起诉?蔡铭超会面临怎样的后果?牛宪锋与蔡铭超探讨了很多“假设”。但假设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终,蔡铭超做了电话委托、决定参拍。

2009年2月25日,拍卖会如期举行。一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委托半路杀出,两件兽首最终以共计3149万欧元落槌。

神秘买家正是蔡铭超。“这就是一刹那的决断,举牌之前可能有很多想法,但竞价时可能什么想法都没有,拿下再说。”那天晚上,牛宪锋“紧张”得一夜没睡。3月2日,蔡铭超宣布“这个款不能付”。“不能是不应该的意思,因为这两件兽首本身就不应该被拍卖。”牛宪锋说。至此兽首被流拍。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牛宪锋只是淡淡的一句:这就是我们和流失文物的缘分。

缘分早已天定。其他又何须多说。

为了了却,半个多世纪的约定和心愿

历史老人是开“五味铺”的,除了苦与辣外,也会让你尝下酸和甜。

2003年初,专项基金向欧美18家博物馆发出公开信后,得到的是看似“无奈”和“狡黠”的反应,但谁都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天下人,就比如瑞典东方博物馆时任馆长马思中。

2004年,专项基金收到了一份来自瑞典东方博物馆时任馆长马思中的“声援信”。信中说,东方博物馆虽不在18家博物馆之列却“意外”地馆藏着一批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

原来,20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安特生与中国学者一道发现了河南仰韶文化。根据瑞典和中华民国政府当时的约定,安特生可以将彩陶带回瑞典研究,研究完后,一半留在瑞典,一半归还中国。资料显示,这些彩陶分为7批归还给了中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2004年,东方博物馆重新布置,发现了应当归还中国的彩陶中还有6件没有归还。

“这批彩陶并不算流失文物,我们看重的是通过国际合作进行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这批彩陶的处置是有政府间文件的。促成这6件彩陶回归,是为了了却半个多世纪的约定和心愿。”牛宪锋说。

“专项基金”与瑞典东方博物馆于2007年就6件彩陶文物回归中国达成共识。目前,“专项基金”正在查找已经回归的7批彩陶的下落,毕竟半个多世纪发生了很多变化。“这6件与那七批能跨越时空重聚首,将是最好的结局。”

2010年4月7日和8日两天,埃及开罗首届世界流失文物追讨会议将形成文物遣返协定以及公布愿望清单,“专项基金”一行四人也带着一个“神秘而神圣的使命”正在赶往开罗的途中。

真希望能天遂人愿!


此次“共铸国宝回归路”活动得到了许多专家、爱国人士的支持。原南京博物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文物界专家徐湖平先生,亲笔给哈瓦斯先生书信一封,并委托4名中国受邀代表转至哈瓦斯先生本人。

尊敬的扎希哈瓦斯博士:

您好!我是您的同行徐湖平。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恭喜贵国近日迎回2.5万件古埃及文物。贵国此次追讨海外文物大获全胜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

作为和贵国一样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也有无数珍贵文物由于殖民者掠夺、战乱等原因大量流失海外,令中国人民扼腕长叹,永难忘怀。据中国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散落着上百万件中国珍贵文物。寻回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不仅是我,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愿。作为一名老文物工作者,每次想到流失在国外的文物珍宝,我的内心总是隐隐作痛,想必您能感同身受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提出过,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给文物原有国,而且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虽然这个原则得到了国际间的基本认同,虽然我们有理有节追讨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但主席先生,您一定也体会过追回文物谈判的艰难吧?在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归国方面,您和贵国政府都获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除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外,还有哪些独家秘籍可供世人分享?

此次,由中国浙江省青年时报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某门户联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共同发起“重铸国宝回归路”活动,专程向您讨教追讨文物的宝贵经验。盼望您考虑我们两国共同的经历遭遇以及相似的渴望文物回归故土的心情,不吝赐教。

非常感谢!让我们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共同努力。

祝您健康、平安、快乐!

原南京博物院院长 美国洛杉矶宝尔博物馆荣誉馆长

西游记之追星之旅

4月6日清晨 开罗 晴

4月6日零点三十分,北京,MS956航班整点起飞。飞机在夜幕中穿行,一路追赶着星星。同行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副总干事牛宪锋笑称我们犹如嫦娥追月一般开启了这次“共铸国宝回归路”活动。

起飞时看到地面零星的灯光,一点一点迷离,然后慢慢远去。而思绪在此刻却异常清晰。筹备了一个多月的“共铸国宝回归路”活动,总算在一系列惊险的小插曲后顺利启动。

7天的埃及之行注定是一趟走进千年历史的旅途。离埃及越近,我似乎越觉得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包裹着我,压得我只能屏息静气。埃及,曾经以为那是个永远只会存在于书本里的字眼,如今,我却将亲手触摸它千年文明的脉络,亲眼目睹它沧桑历史的车辙。我有些无端地感动,也有些无端地神伤。然而我明白此次埃及之行,断然不是停留在一番对千年历史的喟叹和唏嘘中。这7天更多的是一种思索。思索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当我看着眼前这一叠叠讲述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资料时,我的思索是苦涩的。文物回归一路走得异常艰辛。追索流失文物这本是国际公约应该解决的问题,如今却只能靠着爱国人士的一腔热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无奈。

闭上眼,试图让心情平静,却在此时传来机长的声音“MS956航班即将抵达埃及国际机场”。看了一眼手表,已是埃及时间凌晨5时,向外望去,云层似乎分外贴近地面。东方的晨曦,正晕染着这个古老的国度,也为我开启这次埃及的思索之旅。时报特派记者陈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受邀代表

牛宪锋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 副总干事

陈 颉 《青年时报》社 记者

张居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博士生导师、校博物馆馆长

汪 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博士研究生

(青年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