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26 10:17:53 | 文章来源: 《批评家》

注释:

[①] 拙文首发于《批评家》第2辑,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后国内各专业艺术网站转载。

[②] 参见《叙事中国——第四届成都双年展图录》,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版。

[③] 同上。

[④] 张晓凌《再塑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现状反省及战略构想》,《光明日报》2009年3月12-13日。

[⑤] 关于对被无限放大的当代艺术的深切担忧,正是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上述拙文的主旨。参见本文注1。

[⑥] 关于这个背景的更详细情况,请参考拙文《本土情境与全球话语:一个中西方二元对立的预设?》,《艺术新视界——26位著名批评家谈中国当代美术的走势》,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⑦] 参阅2009年初“99艺术网”等网站关于“灵魂的冬天”的争论,及朱其、沈其斌在《艺术地图》2009年第4期(总第22期)上的“当代艺术的灵魂问题”的对话。

[⑧] 见高名潞《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书名及其书中内容。

[⑨] Anderson, Beni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1983.中译本: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⑩]笔者在6、7年前就曾对中国不少艺术界学者在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总是人为地把文化摆到了一个静止的、不动的结构里来看待这种思维模式,提出了批评建议,现在看来,在价值观问题上,国内艺术界的一些观点也存在着类似的危险。参见本文注6。

[11] 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5月北京第1版,第425-426页,第431页。

[12] 《左传·宣公三年》,转引自《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页。

[13] 参阅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页。

[14]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页,第134页。

[15] 参见本文注2。

[16] 参见王林《除了既得利益,我们还剩下什么——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祭》,《上海文化》2009年第3期。

[17] 参见高岭《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展览地点为北京今日美术馆。

[18] 例如,参阅本文注17。

   上一页   1   2   3   4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杨小彦:中国摄影在价值观上超越了中国当代艺术
· 略论新中国美术的价值观
· 代表国家形象的艺术需要核心价值观
· 技术、想象力、价值观……“卡神”的奇迹
· 詹建俊:建立中国现代艺术精神与价值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