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东南亚展示和收藏中心 为什么投奔新加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9 22:13:20 | 文章来源: 新周刊

中国艺术家青睐新加坡集东西方优势,而新加坡也一直有野心,成为另一个世界艺术之都、文艺复兴城市。

吴冠中《印尼野生动物园》

 

“我坐夜班机,明天早上就到北京了。”蔡斯民补充道,“新加坡和中国没有时差。”

蔡斯民是新加坡画廊主,以推介中国当代艺术闻名。从1990年至今,斯民国际艺苑做过140多个与中国有关的展览,从传统绘画到当代艺术都有涉猎。1997年的《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展,还是栗宪庭策划的。“那时四大金刚已经有人气,但市场方面还不好。”

作品放在新加坡,放心

2009年9月17日上午11点,刚从新加坡回国不久的肖鲁一起床就接到蔡斯民的电话。在2009嘉德春拍上买下《十五枪……从1989——2003》后,蔡斯民和肖鲁成了朋友。“她的东西很有感情,这和她的经历有关,比较有人情味。”

今年9月,肖鲁受蔡斯民之邀第一次去新加坡,在斯民国际艺苑酒会上,肖鲁和新加坡同行有了第一次正面接触。“他们心态挺不平衡的,同样是中国人,新加坡有钱人都买中国人的作品。”肖鲁说,“新加坡人有中国人情结。”

“南洋地区虽非沙漠,但也可说是炎荒,哪里有什么艺术?”1925年,徐悲鸿抵达南洋时感慨道。和温涛、司徒乔等人一样,他的履历上也将在新加坡逗留的经历一笔带过。

2008年,吴冠中却不仅将《吴冠中全集》分赠给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报业控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新加坡管理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艺术学院,还把价值737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2.948亿元)的113幅画作捐献给新加坡。“我希望我的作品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吴冠中解释说,他看中的是新加坡在东西方之间的枢纽地位,以及行事手法的国际化与规范化。

而成龙选择将收藏的安徽木楼木雕和文物捐献给新加坡则是被优厚的条件所吸引,当地官员不仅答应他包建一座私人博物馆,还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回复了拨地事宜,诚意十足。

马来西亚华裔富商黄鸿年将私人收藏的万尊佛像捐献给新加坡私人佛教艺术馆“内学堂”,还自掏1亿新元,要将“内学堂”扩建为世界级的佛教博物馆。

苏新平的油画2000年被新加坡美术馆收藏,他告诉《新周刊》,作品放在新加坡很放心,“他们是国际化运作模式,收藏品质高,有非常好的收藏循环,会定期拿出来展出”。和他一样,很多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非常乐意被新加坡美术馆收藏。

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辑组副主任周兆呈认为此类捐赠是基于“信任与期许”。不可否认,外国艺术家的捐赠确实增强了新加坡的艺术实力。

中国艺术的新加坡推手

摄影师出身的蔡斯民第一次到中国是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时。从此他和中国结缘,“吴冠中是我90年代带进来的,当代艺术主要也是我带进来的”。先是经营传统书画,随后又力推中国当代艺术,直接制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以及周边市场的影响力。“我来中国上百次了,自己都算不过来。”蔡斯民对《新周刊》说。

30年过去了,77岁的蔡斯民感慨道:“97年和张晓刚交朋友时,画也不贵,人也很好。现在太贵了。”成都曾是蔡斯民的据点,但现在,随着艺术家朋友纷纷北上,他在中国的主要落脚点也转移到北京。“当初我为什么会在成都设一个点?因为晓刚他们都在那里。现在都到北京来了。在新加坡和北京都是一样的,我北京有工作人员,做一些联系工作。这些画家都很熟悉,打电话就可以谈一些事情。”

在艺术市场上,平面艺术向来比较容易销售,但蔡斯民的眼光放得更远:“画廊要做新的东西,不能老看一样的东西。”他也常常在中国旅行,寻找新的艺术明星。“我很注意年轻人的活动,年轻艺术家有新的东西可以打动我就可以。贵阳、西安、昆明这些偏僻的地方我们也做了很多展览。”

除了蔡斯民,新加坡国内热爱中国艺术的收藏家不在少数。许祥杰30年前就在台北开画廊,经手大量中国书画。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的展品全是印尼商人郭瑞腾的收藏,他非常喜爱吴冠中的作品,还专门设立了吴冠中美术馆。

除了斯民国际艺苑、好藏之美术馆,季节画廊、宝福得拍卖、新加坡画廊博览会等机构都对推广中国当代艺术有心得。而新加坡美术馆、泰勒版画院等则代表官方,为新加坡搜罗最新最好的中国艺术。

华人艺术家在新加坡艺术界向来占大多数,而新加坡人面对中国艺术心态也相当开放。蔡斯民告诉《新周刊》:“艺术不分国界,艺术就是艺术,好的艺术大家共同欣赏。也有人对我有意见,说为什么我每次推荐的都是中国艺术家,那是因为中国艺术家最能打动我。印尼和台湾很喜欢做自己的画家,这个我觉得不是很健康。艺术应该可以超越地域限制,让大家都接受。”

1995年蔡斯民在新加坡举办“红与灰”展览时,32件艺术品一件都没卖出去。而如今,新加坡收藏家却成为催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群体。2006年,以97.92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买下张晓刚《血缘同志第120号》的就是新加坡收藏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也是经新加坡藏家之手拍出天价。新加坡推手30余年的努力,使得中国艺术在新加坡深入人心。

另一个世界艺术之都

新加坡的现代绘画教育由来已久,1906年,苏彬廷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南洋第一个画像传习所。2005年,艺术家苏新平受新加坡泰勒版画院之邀,到新加坡创作版画。加上这次,他前后去过五六次新加坡,当地对艺术的重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加坡地方小,但却有那么多画廊、美术馆,还有三年展,大学也都有美术专业。”

新加坡早已是非常成熟的商业社会,但却一直有野心与法国并列,成为另一个世界艺术之都。2000年甚至与巴黎签署意向书,结成“文化双城”。2000年,新加坡制定的“文艺复兴城市战略”,提出5年内增拨5000万新元投资文化艺术发展,但实际支出却远远超出设想。2001年,新加坡政府总支出280.5亿新元。2008年,新加坡政府再次公布“文艺复兴城市计划”第三发展蓝图。

加坡政府希望新加坡不仅是世界文化商业设计中心和环球媒体城,也是一座文艺复兴城市。为此,新加坡政府以英国泰特美术馆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基准,着手建设展示国际现当代艺术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还打算在2013年完成以收藏东南亚画作为主的新加坡国家艺术馆。除此之外,新加坡自由港也吸引到“佳士得艺术储藏服务”在2010年1月正式落户,这将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级艺术品收藏中心。

谈到新加坡的优势,蔡斯民的观点是:“新加坡是亚洲中心的点,交通发达,在这边做事情会影响到周边。在这边做展览,跟欧洲大陆、印度、东南亚的联系都比较好,新加坡既有东方的优点,又有西方的优点。”

蔡斯民几十年如一日在新加坡艺术市场耕耘,他这类人的存在也是新加坡对中国艺术家的吸引力之一。“前几年,艺术在新加坡很火,很多活动,很多人收藏。后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淡下去,现在还是洗牌观望的时候。”尽管如此,他还是尽力发掘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资源,希望能给谨慎观望的收藏家一些新刺激。“新加坡收藏家市场不是很大,我们的客户很多不是在新加坡,印尼也有很多我们的客户。”印尼商人郭瑞腾就是蔡斯民的大客户,新加坡不仅能吸引人来这里卖画,也能吸引人放心地把钱花在这里。

“新加坡政府还要做一些工作,把新加坡做成艺术之都要大家努力。小画廊出一点力,国家出大力。有时我们做的展览赚钱,然后把钱做教育;有的展览不赚钱,但我们也支持艺术活动。希望市场好,我们可以做多一点,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自己都顾不了了。”蔡斯民说。

一位从中国到新加坡谋生的艺术家说,新加坡太小,就这么点人,待一个月就可以把这些人都认识了。但是新加坡对中国却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与中国相比,新加坡艺术爱好者更成熟,收藏群体更理智。“新加坡对外来的人很重视,新加坡的收藏家也挺有品位,中产阶级非常多。”肖鲁说。

吴冠中与新加坡

新加坡美术界第一次听到吴冠中的名字,是1982年通过一个本地举行的中国画展览。

在乌节坊刚成立的新华美术中心举办了一系列中国画展览,展出的作品是由画廊主人曾国和先生亲往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去挑的。曾先生发现吴冠中清新的水墨画很讨好,很多顾客一见就深深地受画里那股当代气息所吸引。在展卖会上买画的艺术爱好者大多是受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事业成功、经济条件优越的律师、医生、建筑师等。就因为有如此反应,促使新华美术中心和其他同道,继续多带吴冠中的作品来新展出以满足在本地逐渐增高的需求。“大多数的藏家对吴冠中富有新意、中西糅合的画风觉得格外有吸引力。那些受英文教育的藏家也许是自己教育、文化背景的关系,很喜爱作品中这种具有杂糅特色的品质。”曾先生说。

就在更多吴冠中独具特色的水墨出现在市面上的同时,新加坡美术界已开始注意他的作品。记得1986年9月间在画家陈潮光经营的真品画廊里,看到几位画家朋友正热烈议论所展出的吴先生的几幅水墨。我当时是《海峡时报》负责采访艺术活动的记者,根据展览情况写了一则报道刊登于那年9月25日的报上,同时还简略地介绍了吴冠中的生平。这则报道应该是吴冠中在新加坡媒体首次曝光。

1988年2月9日,为期两周的吴冠中个展在国家博物馆画廊开幕,展出了吴冠中1961年至1987年间的作品,内容包括55幅水墨、25幅油画和20幅速写、水彩等。展出非常成功,吴冠中在夫人朱碧琴陪伴下还结识了新加坡画家,并且到各名胜如牛车水、樟宜及裕廊飞禽公园去写生。飞禽公园里那些色彩鲜艳的鹦鹉,后来成为他著名的大幅彩墨画《鹦鹉天堂》的主角,现属新加坡私人收藏。

1990年4月万玉堂举办了《吴冠中——行到水源处》。这次展览在新加坡引起相当的轰动。接下来,新华美术中心也不落人后,5月间举办了《吴冠中水彩水粉画展》,展出作品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吴先生少数以这些媒介来创作的早期作品。吴先生偕夫人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新加坡广播局还与他做了访谈,并拍摄成纪录片特辑《风筝不断线》。

从1990年至2003年之间吴冠中艺术的影响在摄影家兼画廊主人蔡斯民的努力推动下,于本区域尤其在印度尼西亚有可观的进展。他所出版的一系列画册图录,已成为吴先生在本区域活动的重要记录与文献。

多年来吴冠中很想知道他画出的裸体画会是怎么个样子,他利用1990年夏季的一个月在北京重温40年前的绘画基本功。蔡斯民于1992年2月在新加坡皇后坊文物馆举行《夕照看人体》,展出油画、水墨、素描和速写。

1990年代初吴冠中长子可雨偕眷属于静和儿子吴言来新加坡定居,吴冠中与新加坡之间的关系因此更加密切了。

1993年蔡先生举办《吴冠中速写集》,首次展出吴先生许多著名画作的原始素材。大约在这个时候吴冠中听说印尼收藏家郭瑞腾先生收藏了很多他的作品。1994年通过蔡先生的引荐,画家到印尼访问,也与郭先生见面。由于吴冠中的作品越来越受印尼藏家欢迎,他向来只用中英文出版展览图录,这次却多添了印尼文,这在新加坡可算是首创。

郭先生的藏品后来在他2003年10月好藏之美术馆的开馆纪念展《此岸、彼岸——吴冠中回顾展》展出。好藏之美术馆是由郭先生创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术馆,馆中附设吴冠中美术馆。郭先生说,是吴冠中作品给予他启发,引起他对收藏艺术品真正的兴趣以及对艺术更深刻的了解。

“数年来我多次在西方和东方展画希望听到我这种中西混血儿式地艺术在中西方的反应。似乎反应比在中国本土更令人兴奋。扎根本土,批判多于首肯,总被视为离经叛道,不属正统。” (水天中、汪华编:《吴冠中全集9》)当吴冠中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中肯定想到他在新加坡的待遇。而如今竟有这么多吴冠中最精致的作品是收藏在新加坡的!这部珍藏让我们得以品尝激赏、增长学问、投入贯注。(文/新加坡好藏之及吴冠中美术馆前馆长张夏帏)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09 新加坡美术展整装待发
· 新加坡美术展2009:新加坡艺术的一次庆典
· 亚洲首个世界级的美术储存设施于2010年在新加坡开放
· 吴冠中将价值3亿元百余件作品捐献给新加坡
·  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谈吴冠中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