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蔡广斌:当代水墨应该解决观念问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06 13:58:58 | 文章来源: 世艺网专稿

采访时间:2009年9月14日

采访地点:上海M50艺术区咖啡馆

世艺网:对于认为现阶段是实验水墨向当代水墨的转型阶段这个说法您怎样理解?

蔡广斌:从水墨发展的角度来说,以前的水墨状态基本上是一个实验水墨的状态。

实验水墨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其实中国当代艺术在1990年或者更早以前,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模式的一个翻版或者是一个实验,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方式都拿来实验一遍。“学潮”之后,中国文化界,包括中国的艺术家,突然觉得中国当下艺术应该怎么办?文化应该怎么办?应该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一下子陷入深刻思考。

这个时候,栗宪庭先生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他策划了一个叫“新生代”的展览。“新生代”这个展览是艺术家第一次对中国当代现实、当代文化生活提出个人的看法。这个看法,在那个年代可能表现为对当代政治、文化的一种嘲讽和幽默。“艺术”当时调侃了一下,出现了“艳俗艺术”,那个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始,我是这样认为的。

中国水墨不然。八十年代的时候,我正在学校读书。在“学潮”之前,“中国当代水墨”的这个叫法应该是一个错误。“中国水墨”探索性的结构还没有真正地形成规模。比如说我们当时在学校里做一些探索试验,看到有什么东西就跟着学,包括把西方表现主义的东西挪到画面里去。当时也有一些实验,但是那种实验也是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一种借鉴。

在九十年代初之后,就是谷文达这批人出国之后,国内出现了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一批人,(我们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把西方现代主义的方式,搬用到水墨领域,比如说拓、印、画面构成、画面机理……当时出现了这种水墨探索形式被理论家们定位“实验水墨”。

这期间又出现了文人画艺术流派,这个流派实际上跟中国当代现实的关系不是很大,只不过是借机发发牢骚,或者是借机抒发一下个人情怀,有点小知识分子的感觉,和当代艺术没有什么关系,和当代哲学也没有什么关系。

“实验水墨”是这样,虽然往前走了一步,但更多是在技法上、在艺术形式上做了一些实验,但在艺术观念上没有完成对当代艺术、当代观念的转变。

如果说水墨艺术本身有自己的内容,那就是精神内涵。“水墨”一词很东方,东方人看完之后特别亲切。为什么亲切?从艺术形式本身出发,所透露出的文化现象是东方传统方式。

举一个例子,宋代有一个叫马远的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在一片水里,中间一个小船,人在里面钓鱼,这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精髓所在,这张画代表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水墨发展到今天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解决观念的问题,不是技法的问题,也不是语境的问题。

东方人的这种绘画模式、绘画方式,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非常重要的还是观念的问题,水墨要完成向当代文化、当代现实、当代心理因素这方面的转变。它怎么可能独立于现实之外?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掉的话,非常尴尬。它既不当代,又脱离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要求,留下的只是传统的外壳,没有实际内容。

世艺网:当代水墨的一些艺术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方式,之后的艺术道路该如何来走呢?

蔡广斌:当代水墨的艺术家像何灿波、包括我,还有一些艺术家,我觉得在艺术观念上,已经完成了向当代艺术转变的过程。何灿波的作品,更加关照的是从个人心理出发去探讨一个社会的整体意识问题,画面有很多人。一开始我的绘画也是这样,我也是关照一个整体的社会现象。近期我稍微有点转,更加关照我个人的心理问题。不管是哪一块,这个大的范围已经是完成了对当代的转变。再发展,再往后走,可能要解决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回到画面的艺术本身,并在展出方式上如何做得更好。

世艺网:展出方式?

蔡广斌:展出方式,因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展出方式,面向观众,面向不同的观众。

 

1   2   3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墨非墨”展在华沙王宫开幕
· “活墨生香”——当代水墨联展
· 活墨生香——当代水墨联展
· 评刘国松作品
· 江苏·浙江探讨交流传统与当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