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成功艺术家身份的四个追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0 10:36:22 | 文章来源: 缪斯艺术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中,除了邱志杰等艺术家之外,大部分以架上绘画创作为主,很少涉及到装置创作。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质疑这些艺术家们创作装置的能力,正如邱志杰说的那样,中国几乎所有的装置艺术家都是由画家变成的,做得多了,也就变成装置艺术家了。而且有很多早期架上绘画很好,后来做装置或其他媒介的作品也很好的例子,比如张培力。但是,即使是一个在某领域相当成功的艺术家,在没有具备创作其他材质与媒介的艺术作品的能力与思想时,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对于艺术家而言,每一件作品都可以作为他现在的艺术创作水准的判断标准。就像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出现的装置作品,大部分显得很不成熟,部分艺术家创作装置作品的水准确实距离大家所熟悉的架上绘画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对于这样的冒险,似乎有点不太值得,毕竟威尼斯双年展要的不仅仅是另辟蹊径的展览主题“看点”,还有真正有深度、有质量的艺术作品。

对艺术家身份的再探讨

杨小彦在《承认的艺术家——作为社会身份之一种的“艺术”、“艺术家”及其承认的逻辑》一文中提到,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称为“艺术家”,只是这种自我认定,虽然快感是真实的,但缺乏社会普遍的认同。“艺术家”是需要被承认的。

从“工匠”转变而来的“艺术家”,虽然身份与地位改变了,但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不变的,那就是对艺术语言与专业技巧的熟练把握与深度研究,通过不同材质与媒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同时,艺术家还要深入社会现实生活之中,培养反思性的审美判断思维,真正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发生联系,因此,艺术家应当具有特别敏锐的观察、体验与感觉生活的能力,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想象力融汇入艺术作品中,再不丧失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将强烈的主观性想法物化为真实的、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作品,真正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

毋庸置疑的是,被承认的艺术家需要付出艰辛的奋斗代价。从未被肯定之前的弱势到被社会认可之后的重重诱惑,到底有多少艺术家能保持曾经的完全的清醒与理智?当然,艺术家并不是一生只能做艺术家,在做好艺术家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去尝试不同的领域,但一定要有底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当代艺术遭遇现实尴尬
· 西安当代艺术回顾与现状
· 汪建伟:当代艺术需要“发现” 更需要重新理解“发现”
· 当代艺术“口号”何时休?
· 当代艺术比电视更需要“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