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危机”下的艺术品市场,我们该怎样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2-06 13:27:24 |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艺术市场对中国内地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经过十多年发展,2000年左右国内市场开始成形,并推动了2003年之后的一次井喷行情。此次井喷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品长期以来被忽视而带来的补涨行情,同时也取决于流动性资金的盲目投机,其市场结果便是近年来艺术品价格体系的极度不稳定——天价的不断出现与不规范的市场交易。

起于2003年

的市场井喷,以2005年秋与2007年秋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井喷初期,市场热点为当代中国画,价格体系在短短几年内呈现出十倍左右的增幅;第二阶段为井喷高峰期,市场热点转向当代艺术,传统当代中国画开始调整,而当代艺术则拉开了一段更为疯狂的价格增长,往往是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增幅,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极速发展。大约从2007年秋开始,这种极速发展的艺术品市场开始面临着一种速度维持的困难,出现调整迹象。至2008年春,这种调整在一些重要的拍卖行情中逐渐显性化,而到了2008年秋,调整成为一种共识,甚至开始出现了衰退迹象。

 

2008年秋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的原因分析:

1、世界范围内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艺术品收藏群体的购买力下降,整体上消费信心缺失;

2、艺术品市场经过数年高速发展,当价格体系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与现有市场规模发生内在矛盾,必然会出现一种自我调整的市场压力;

3、艺术品市场未能形成有序、有效的结构模式,在行业发展上尚处于粗放、不规范的初级阶段,不能形成健康、持续的发展模式。

 

对于艺术品市场调整现状的判断

1、这段时间以来的市场调整一方面有着外在经济环境恶化的原因,但更为主要的是源于艺术品市场过速发展及结构矛盾的内在原因;

2、在经过长期压抑之后,出现市场井喷发展的现象是合理的。但呈现出令人惊讶的价格爆发幅度并非一种健康、自然的市场现象,而是不规范的市场操纵导致的价格跳动;

3、价格的非正常暴涨带来艺术品市场的三种现象:A、第一代藏家及少数机构成为市场发展的获利群体;B、部分艺术家的创作心态走向功利化,作品开始丧失学术探索性,走向商品化;C、新一代藏家受到市场非理性发展的诱导,成为艺术品投机者,并最终高位接盘承担了投机结果,极大打击了全社会的收藏热情、收藏信心,市场外的财富拥有者失去判断与兴趣,处于观望、游离的状态,从而使得市场失去了发展根基——不断培养新的藏家,扩展市场规模。

 

对于艺术品市场未来的预期

1、艺术品消费属于高层次、精神性乃至奢侈性的社会消费,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出现的消费行为。就全世界艺术品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的阶段,艺术品市场会出现启动状态,而在3000——8000美元则会出现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虽然有着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遵从上述规律,诸如2003年左右的艺术品市场的井喷,其背后正是中国社会刚刚迈入1000——3000美元阶段。

2、中国的艺术品消费潜在对象,数量庞大。虽然中国人均财富拥有相对较低,但由于财富分配的相对集中,使得中国消费奢侈品的富人绝对人数仅次于美国,这是艺术品市场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以白领为代表的中国新兴阶层,近十年乃至今后十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房、车等相对现实的生活消费,但伴随着这一群体消费习惯的未来升级,艺术品市场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就上述两点来看,艺术品市场在中国应该有着较为较为充分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不健康、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严重透支了艺术品市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动力,这有可能会导致艺术品市场出现3—5年的自我修复。并且,如果在这一修复期中不能构建规范、健康的市场环境,那么修复期就有可能转换为一种真正的衰退,即便其间出现短暂的重新繁荣,也仅是这两年疯狂行为的重复,必然会重新面临比今天更为严重的深度调整。

 

市场主要问题及对策

1、问题一:缺乏规范的市场行为与高危的价格导致可能的新兴藏家止步圈外,艺术品市场成为圈子内少数人自买自卖的投机市场,从而很难真正有效扩容艺术品市场的规模。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摆脱现有艺术品市场相对狭窄的格局,从财富聚集群中发现并培养新的可能的藏家群体,以规范化的市场行为引导并培养新市场;

2、问题二:一些艺术家的价格体系,在这两年或因整体行情、或因市场操纵而达到相对高价,从而在价格门槛上制约了新藏家的介入。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选择年轻的,更具创造力的,价格相对低端而具有未来的艺术家,宣传、推介,以循序渐进的价格增长体系进行全新的市场培养。

3、问题三:市场关于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混乱而没有方向,毫无艺术史学术价值的商品画严重泛滥,并且干扰了新的可能的艺术收藏者的判断方式,导致市场信任的缺失。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通过规范、严肃而具有明确学术主张的大型展览,梳理收藏线索,建立新藏家的收藏信心及价值判断;

4、问题四:一些具有艺术史学术价值的艺术家,也因这两年的市场干扰,或出现作品质量的退步、或出现价格体系的难以维持,面临市场低谷状态。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在市场低谷状态中,美术馆、博物馆等大型公益性机构以相对理性的价格积极促成能够代表此类艺术家艺术成就的作品的交易,构建完备的当代性艺术收藏体系,同时进行市场的有效消化,以便市场信心的重新恢复。

5、问题五:影响市场发展的拍卖行,近年来成为价格指数拉动市场发展模式的最为重要的动力载体,但由于价格操纵行为的存在,导致了拍卖价格整体可信度的丧失,从而致使这两年来市场培养模式的难以为继。

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国内几大主要拍卖行有责任、有义务,同时也有必要联合进行行业规范的制定,向假拍、虚拍告别,重建市场互信度。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名家书画最抗跌 艺术品市场2008下滑4.5%
· 文化部08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大事件 评选揭晓
· 董梦阳:艺术品市场面临调整期
·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回归理性
· 艺术品市场需不需要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