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2045名毕业生 一起“马上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5-23 10:08:49 | 文章来源: 都市快报

“很多人觉得我做这个太工程浩大了,但是我觉得毕业是件大事情,不甘心就那么简单地完成了。”美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的张润的毕业作品,是一件大型装置——用接近原景重现的方式创作了一个医院的病房。搭建展览空间、刷墙、装配电路……这些天,中国美院的毕业生“龙龙”一直在忙活自己的毕业作品。实在忙不过来,甚至连她的妈妈都来帮忙。

“龙龙”的妈妈其实每天都会“扳牢”(杭州话,定期)去翠苑小区的广场上跳广场舞,但为了女儿的毕业大作,她只能放弃几天了。同跳广场舞的王阿姨几天没见“龙龙”妈妈了,有点惦记,但很理解:“我哥的女儿也是美院的,毕业展都要我哥去搭房子呢。”和大多数学校的毕业生不一样,美院的学生毕业除了要写论文之外,还要拿出作品。而作品的展示也和大多数人想象的拿出来摆摆不大一样,特别是像“龙龙”这样从跨媒体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作品涉及了多种媒介,“摆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工程。所以除了创作必要的工作之外,“龙龙”还花了近3000块钱找了装修队伍来帮忙布展。“龙龙”,只是今年中国美术学院2000多名毕业生当中的一员。

展览2045名毕业生一起“马上火”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召开了2014毕业创作展示周的新闻发布会。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毕业创作展示周将于下周二(27日晚上7点)开幕,推出近15000平方米展示空间,分布在南山、象山校区以及张江的上海分院,校园的美术馆、陈列馆、体育馆以及所有公共空间都是毕业作品的秀场。毕业展共计展出中国美术学院2014届2045名毕业生的3000余件作品,展览截至6月2日。此外,2014年的毕业作品还将根据金银铜奖的不同比例分配,选出优秀作品共计396件(金70,银128,铜198)参加6月6日开幕的优秀作品展。

今年毕业创作展示周的主题定为“马上火”,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连续第五年采用集中展示的形式来办毕业创作展示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以一种新的形式演绎,展示教学创作成果。开幕式总策划吴海燕对“马上火”这三个字这样解释道:“马,今年是马年;上,因为去年的主题是‘上手的青春’;火,正如火车永远向前冲。”

准备把病人掉下来的头发当做材料

如果这几天到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当中,很容易就看见正在为自己的毕业展览紧张准备的学生们。除了像绘画这样比较“直截了当”的专业之外,很多的年轻艺术家都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来进行作品的搭配和装置,所以除了工作室之外,很多公共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有一位学生就用雨篷布把美院教学楼屋檐下自行车停放处给围起了一块,在上面还贴上了纸条“毕业创作,请谅解!”“最近这段时间,这个挺正常的,因为大家都需要地方来做东西。”

美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的张润在同学们当中以做事情较真而闻名,他的同学们今年都用“佩服”来形容他的毕业创作。虽然是雕塑系学生,但是他的那件毕业创作更像是一件大型的装置——他用接近原景重现的方式创作了一个医院的病房,房间是铁框加上玻璃,屋内除了病床之外,还有床头柜、氧气瓶等很多东西。因为他的工作室不够大,所以他的作品被分成了好几部分放在雕塑系教学楼的不同地方:楼下是玻璃房部分,楼上的工作室里是机械部分。

“东西很大,展览之前要现场安装,现在时间有点紧张。”张润说自己的创作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来的。因为父母都在医院工作,自己在念书的时候也因为患病在医院做过手术,所以这些生活的片段就成了他的创作主题。“刚开始老师觉得我的毕业创作有问题,但是我一直坚持下来,最终就做了这个,但是两周的创作时间还是很有限。”这两个星期里,张润要自己去跑焊接工厂,“监督”工人达到他的焊接要求;回到工作室,他要抛光处理金属表面,解决小型机械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作品里的床头柜,其中的一个部分是用了人的头发编织而成,“这些头发是医院里化疗病人掉下来的,我收集起来作为创作的材料,不过我没时间编,晚上回到家里我会让我妈妈帮忙一起弄。”张润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毕业展还特意从武汉赶来。“很多人觉得我做这个太工程浩大了,但是我觉得毕业是件大事情,不甘心就那么简单地完成了。”张润做这个毕业作品已经好几天没怎么睡觉了,为的就是在展览当中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去留大型作品要么扔掉要么收起来

虽然每年毕业展的时候,都会有艺术界的“买家”去看展买作品,但是大部分还是更关注于油画、国画这样便于携带、增值的艺术种类。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大件作品,在展览之后去向如何?“我想只能留在这里了,因为没办法带走,这个现场安装之后就基本没办法动。”张润的计划是毕业之后就回武汉工作,“不过幸好我的展览场地还不错,在校史馆,如果真评上优秀作品了,不需要移动。如果谁想买阳光房什么的,就可以等展览之后买走。”“龙龙”面临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她开玩笑说展览之后自己的装置作品要扔掉,不过她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创作,“收起来,以后还是有机会再做其他展览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