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赞助艺术,艺术与企业联姻已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在日前召开的2014艺术与经济国际论坛上,到场嘉宾聚焦于目前国内艺术赞助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企业或机构对艺术赞助的经典案例,对于如何推动艺术赞助人在本土艺术环境的持续发展,如何构建艺术与商业有效沟通的平台,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艺术赞助人在中国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处于初级阶段的艺术赞助
艺术赞助由来已久:在西方,从罗马教皇到法国路易十四,从意大利美帝奇家族到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从醉心于艺术的宋徽宗,到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艺术家与赞助人共同推动了艺术发展,他们也成为时代审美的主宰者和艺术史的书写者。
《企业艺术赞助报告》指出,当前国内艺术赞助主要有4种类型:私人赞助、机构赞助、公共赞助和海外赞助,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机构赞助。而在赞助案例中,海外企业赞助艺术活动的比重大于国内。从赞助企业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汽车业、奢侈品业、金融保险业、IT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基金会等几大行业。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指出:“国内企业赞助艺术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企业收藏,但这种形式只是处于艺术赞助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与艺术的互动。”
中国民生银行被视为金融业介入艺术的典范,从赞助艺术家、展览,到赞助美术馆,甚至兴建美术馆、发售与艺术相关的基金、信托产品,民生银行参与了艺术行业的各个产业链。民生银行艺术俱乐部负责人李沁春介绍,民生银行每年都会将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赞助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就包括艺术项目,民生银行在北京、上海赞助了一些机构和艺术项目。“2014年的重点工作在于加强与学院的合作,比如,推进教育基金会,通过相关的工作,推广艺术赞助,甚至包括藏家的培养计划,通过赞助将关注艺术发展的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
设计专业毕业的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则是直接赞助具有美术史意义的展览活动,2013年,他赞助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建设并在国内举行巡回展。他介绍,昊美术馆现在与迪斯尼合作,策划迪斯尼90周年对话巡展活动。“通过赞助艺术项目,我们希望更多人进入美术馆,同时也希望企业与艺术的交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而年轻的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陆寻则主要通过收藏和展览两种方式参与艺术赞助。早在2003年,四方美术馆就邀请具有才华的年轻建筑师到中国做集群式建筑设计,通过完全创作式的设计,展现建筑师的观念与思想。“这就是对艺术、对文化最简单的赞助方式,在别人还没有发现这些艺术家,或者他们还没有得到社会认可时,为其提供经济条件和创作环境,让艺术家根据个人的感觉、品位,实现文化上的理想。”
艺术、商业的博弈与平衡
艺术赞助的持续性发展在于形成一种双赢的互动关系,赞助者和被赞助方如何了解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艺术项目的合作,弥补彼此的不足,为对方提供适合的服务,满足各自的需求。
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企业赞助方式是通过艺术收藏来赞助艺术,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企业通过赞助艺术,可以树立很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丰富企业的文化和企业品牌内涵;企业在与艺术的互动中,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赞助艺术,可以达到企业收藏和品牌推广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对于缺乏资金支持的艺术创作、展览、学术研究等项目,通过赞助,不但可使项目转为现实,也让艺术与企业、公众形成更好的沟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强调,美术馆在找寻相应的赞助机构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赞助商有自己的需求,但美术馆不能被艺术赞助牵着鼻子走,要强调学术的自主性,“艺术展览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赞助人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达成双赢需要用好自身的资源。比如,美院的美术馆有很好的学术资源、展览资源、策划项目、公共教育资源,也有专业的人才,关键在于如何与相应的赞助机构达成联动合作。”他介绍,第一届中央美院双年展的赞助商之一通过这一活动,启动“未来藏家计划”,展开培养未来藏家的工作,实现了资源、人才与展览的有效合作。而博伊斯的展览项目也完成得非常好,其成功在于双方秉着双赢的原则,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合作。
郑好则是寻求艺术赞助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商业的支持,将私人美术馆的事业推进下去。“昊美术馆与酒店结合,酒店每年接待几十万的客人,哪怕有1/3的客人,甚至1/5的客人能到美术馆去,每年客流量的增加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做美术馆是希望给社会和学校带来很大的推动力。”
艺术赞助的问题与出路
实际上,从政策层面、企业层面到美术馆自身运营层面,在中国寻求艺术赞助确实困难重重。
从政策方面来讲,在中国,企业对文化事业的赞助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策的鼓励力度不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韩江鹤介绍了美国文化政策与企业艺术赞助的情况,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有效地促进了艺术赞助的发展。我国虽然也有类似政策,但除了教育、慈善等捐赠项目税收减免幅度较大外,很多企业的公益捐助项目免税额只有3%,这样的力度不足以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
在马学东看来,国内企业赞助艺术还未形成气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企业尚未有明晰的赞助意识,缺乏对艺术与企业关系的了解,对于艺术赞助的认识不足。“目前,企业赞助艺术背后都有其目的性,以慈善捐助的方式赞助艺术的较少。”
陆寻坦言,美术馆开放以后,一笔赞助都没有拉到,这是私人美术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私人美术馆还没有建立很好的运营和赞助体系。
王璜生则表示,美术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找赞助,而好的项目是得到赞助的关键,“有好的项目就能找到赞助,不管是馆长还是策展人,最重要是如何策划,或者做出一个好的项目,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王璜生认为,之所以中国的各类艺术机构难以寻求到赞助,这和专业运作也有关系,“从专业的角度讲,中国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可能也没尽到自己是真正的公益文化机构的责任,在项目运作、规范化的操作、专业化的运作等方面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在王璜生看来,中国的美术馆应该扩大赞助来源渠道,一方面依靠政府的拨款,另一方面向民间寻求赞助。“美术馆应该有这样一种责任,向民间争取资金、项目的支持,也迫使美术馆为民间、为公众、为社会负责,将项目策划得更好,将公众服务做得更好,将学术专业服务做得更好,以此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总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赞助、艺术文化的发展跟经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现在不断涌现当代艺术,也涌现了大批热衷艺术、追求高尚生活情操的艺术赞助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两部艺术史,为当今历史文明的发展推波助澜。而这种积极的正能量,也和国家目前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不仅促使企业文化理念得以向深层次地转变,并且培养和提高大众的当代审美水平,使艺术更加平易近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和奢侈品,最终实现企业、美术机构、社会与艺术发展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