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艺术管理专业:教什么 管什么 做什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16 11:16:40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很多例子都在说明艺术的发展存在着交融与交叉。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结合了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谭盾不仅有自己的策展人,还常常在画廊里用撕纸、水声等作为音乐元素;蔡国强在大型活动中的视觉与音乐融合能力令人惊叹和敬佩;陈志光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搭成了古代戏台,而《古戏台》本身就是一件不锈钢材料的美术作品;歌剧《图兰朵》在美术、灯光以及书法运用方面新意迭出……今天,当我们在思考艺术边界的时候,已不能用单一的音乐、表演、戏剧或美术来对当下艺术进行考量,这种互动媒材的使用,已使得艺术学科的发展更趋于一种跨界状态。正因此,也考验着艺术管理者的把握能力和多元素质。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艺与脑——艺术管理思考:中央美院艺术管理学系成立1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应用型学科面临新问题

作为一门在实践需求下产生的应用型学科,艺术管理学诞生于1960年代的美国,并在其后几十年逐渐扩展到欧洲和亚洲。据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会长谢大京介绍,当前我国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学院中,已有29所设有艺术管理专业,全国则已有超过500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美术自身发展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其焦点已从艺术创作与文化生产转移到文化消费上,艺术品市场及其相关环节也成为美术发展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教授余丁说。近几年来,我国文化艺术资金的配置已由原来依靠政府为主,逐渐变为以多元方式筹措,这也造成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背景下,艺术管理悄然兴起,渐成热门。然而,今天的美术机构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却无经验可循,仅以当下所面临的“艺术家企业家化”这一现状,即可知艺术管理者所要面临的课题并不简单。

艺术家成为企业家的现象,不仅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盛行,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中也极为常见,曾有人撰文指出:“艺术家的企业家化是一个趋势。现在很多艺术家更像一个乡镇企业家,尤其是雕塑、装置和大型艺术,从国外找一个艺术概念和形式,找一批人帮他实施、生产、制作,找美术展览场地做展览,自己在媒体上出镜宣传营销,最后接待收藏家,将作品卖出去。”“美术在当下已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本体,它是由创作者、欣赏者、批评家、市场、收藏界共同组成的,艺术管理者今天所要面对的任务,远比10年前美术体制内外所发生的事情复杂得多。”余丁说。

艺术管理教育应直面市场需求

那么对于美术教育领域而言,艺术管理教育究竟该做些什么呢?

西方的艺术管理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如美国将管理技巧与艺术背景充分结合,在商学院、教育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此专业,课程包括媒体管理、视觉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美术治疗等。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本科设置为例,学生需主修艺术管理学概论、艺术财政管理、文化政策、艺术经济学、艺术市场营销、艺术品投资与发展等14门课程,同时还可根据个人爱好和需求,选修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逻辑学等。

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学系,是我国第一个有关视觉艺术管理的专业系科,创建于2003年,其本科专业分为展览策划及展览管理、美术博物馆及非营利艺术机构管理、艺术市场与营销、艺术政策与法规4个方向,而硕士研究生层次则主要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艺术博物馆、艺术基金会、拍卖行、画廊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培养人才,包括艺术品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艺术机构行政管理者等。

由于艺术管理需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国的许多高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在应用性教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南京艺术学院有中美艺术管理工作坊;首都师范大学将嘉德拍卖、荣宝拍卖等拍卖公司老总聘请为“应用型”硕士生导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艺术品市场的研究能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于本月初联手保利拍卖成立“北大光华保利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并增设了艺术管理方向的MBA学位课程,内容包括艺术品收藏知识、艺术品投资、国内外博物馆参观导览等课程。

“高等艺术管理教育一定要直面艺术市场需求,不能回避艺术市场,不能因为艺术市场混杂、草莽,就不介入。当前各种艺术机构都非常欠缺懂市场、懂操作、懂管理的艺术人才,所以,高校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进行应用型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娣说,“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带领研究生团队和本科学生做北京艺术市场的生态调查,从琉璃厂、潘家园到798艺术区,进行地毯式调研,这也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更为全面,就业率很高”。

艺术管理专业:教什么 管什么 做什么

虽然需求量大,但艺术机构对艺术管理人才也有着很高要求。以我国美术馆界为例,国有美术馆普遍缺乏专业的策展人才、美术馆管理人才和公共教育推广人才;而民营美术馆则面临着如何保持学术独立、如何解决非营利与以资金来源为重点的行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建构等,但这些问题很多艺术院校却并没有涉及。“一些学校最初是为迎合‘艺考热’而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他们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奇缺,有的院校甚至出现100位学生配置1位专业教师的窘境,而且课程设计散乱,欠缺科学论证,很多课程是根据代课老师的所长而定。”谢大京说。除此之外,缺少统一且有力度的教材、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社会优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也是大多数艺术管理专业面临的通病。

对于如何办好艺术管理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艺术史论是艺术管理学科最重要的基石,但艺术管理学不仅需要美学和艺术理论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市场、经济、资金运作、收藏、投资等社会学领域中学术和操作层面的支持。在具体实施上,余丁建议:“一是将艺术作为核心,认清艺术;二是将管理作为技巧、作为技能;三是将人文社科知识作为方法。”

中央美院曾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国际性比较,在欧美20多个院校进行了调研。余丁主要考察了美国的7所院校,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艺术学院、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等。“我们的结论是,大多数院校都强调跨界,并在课程设置上已经破除了旧有的专业格局;强调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新技术在艺术学科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它们与艺术的融合;注重学科建设的多层次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将人文社科类教学作为重点,部分学校课时比例占到一半以上。”余丁认为,从国外成熟的经验看来,只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才能提高就业率。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