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生前决定,把家中收藏的名人字画和他们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拍卖,将所得全部用来建一个慈善基金会,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艺术学子,而不留给子女。”在我院2012-2013学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上,黄苗子郁风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代表、黄大刚这一番话,感动着在场的所有人。
1913年生于广东中山一个书香世家的黄苗子,幼年在香港长大。18岁那年,他偷偷买了一张开往上海的船票,踏上了追求漫画艺术的征程。郁风是诗人郁华(曼陀)的女儿、作家郁达夫的侄女,她受家庭熏陶从小热爱艺术。黄、郁二人以艺术为媒结成连理,被誉为中国艺术界的“双子星座”。
2008年,郁风去世一年后,黄苗子以夫妇二人的名义建立慈善基金会,并从2009年起每年资助20万元帮助我院学子完成学业。2012年,“百岁老人”黄苗子离世,基金会的捐助并未间断。自黄苗子郁风助学金设立至今,我院已有176名学子受助。
黄大刚深情地回顾了父母的传奇人生。“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我父亲在上海的日租界外遇到日本海军陆战队搜查过往行人,当时身为上海市政府秘书的他,不敢暴露身份,以便尽快脱身向市政府汇报情况。当时,抗战还没有全面爆发,日军公然在中国领土上搜查中国人,原因只是因为日侨家被盗。我的母亲与日寇更是有杀父杀叔之仇,她的父亲郁华是抗战后上海第一个被日本特务机关杀害的中国法官。日本宣布投降后,她的叔叔郁达夫在印尼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国难家仇,使得“要让中国人在这个世界昂首做人”的念头深深植根在黄苗子、郁风的心中,他们心系国家民族命运,一生饱受磨难、历经坎坷而无怨无悔。
身为艺术家的黄苗子、郁风深知追梦之路的艰辛,为了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艺术学子,他们把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和家中收藏的名人字画进行拍卖,将所得的3800万元全部用来建立慈善基金会,而不留给子女。黄大刚说,“父母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兄弟三人都认为生活不必追求奢华,二老留给我们的东西已经很多,书和手稿都是精神财产,我们都非常支持他们。”
与帮助他人时的慷慨大方不同,黄大刚、唐薇夫妇生活十分节俭,他们相约乘坐公交汽车来学校参加活动,结束后还细心地将未启用的矿泉水、文具交给主办方回收。在受助学生座谈会上,黄大刚与同学们悉心交流说,“做人要有感恩的心,等你们将来有了能力,再去帮助更多的人。”唐薇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苦难,更不要自卑,只要坚持下去,苦难定会成为日后的财富。”
黄大刚在采访中讲到,“我的母亲是北平艺专的学生,算起来也是中央美院的校友。”作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黄苗子、郁风曾与徐悲鸿、林风眠、张光宇、黄宾虹、齐白石、庞熏琹等先生们一道,共同探索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途径,“他们尤其希望今天的艺术学子,中国未来的艺术家,能够肩负起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使命。” 黄大刚鼓励同学们在热爱艺术的前提下多做尝试,“父亲常说‘行已有耻,博学于文’,从事文艺的人应该多点兴趣,实现由博返约。艺术是相通的,只要能够为社会带来美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