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艺术·教育·博物馆:与朱迪斯·伯顿教授对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02 11:15:5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与朱迪斯·伯顿教授

提问环节:

提问:在美国,家庭和学校对博物馆教育是怎样看待的?

朱迪斯·伯顿:在美国,高校的教师有基本的素质对学生进行美术馆的讲解,老师会有意识的带领学生进入到美术馆,美国的家长也将美术馆作为一个日常教育场所。这种日常性和习惯性对美术馆的教学带来了有利的基础。孩子们认为博物馆是每一个人的博物馆。

提问: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美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吗?

朱迪斯·伯顿:美国的高校教育中,有意识的将博物馆资源和课堂进行结合,我们将美术馆和图书馆看做同样的高校设施,学生知道在美术馆和图书馆一样可以得到很多知识,并且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高校美术馆概念已经延伸到了社区。

提问:美术博物馆如果对展品没有一个强制性解读会不会出现观众对作品的不理解?如何掌握这个度?

朱迪斯·伯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客观上对接收人的年龄有一定影响。当然,我们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美术馆,比如歌剧,化妆舞会。

提问:我们现在谈论的美术馆教育有一定基础,但是在中国很多地方还没有美术馆,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进行美术馆教育?

杨应时:我对这个问题非常乐观。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美术线上教育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相信中国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美术馆相继建立起来。一项报告显示,2015中国博物馆或将超过3000个,美术馆的建立和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