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中国瓦当书法的沿革与发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26 14:52:16 | 文章来源: 新浪

五、宋、元、明时期

宋、元、明三代和唐代一样,一般艺人、学士跟着皇帝走,皇帝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致使瓦当走入低谷;另外,从宋朝开始楼阁建筑装饰由过去的瓦当转变为砖雕,石镂、琉璃瓦等,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品的地位,瓦当无发展之地,于是渐渐停滞下来。

但是元朝少数民族政权,在瓦当研究使用上继承了汉代匈奴民族的技艺,在瓦当中采用云龙纹为主,兼有家篱、兽纹等,文字瓦当沿袭汉代“单于和亲”瓦当模式,字体以汉字小篆和蒙古文为主,结构严谨,字体多变,用笔奔放,笔意与秦汉瓦当相仿。

元代瓦当多发掘于元代古城,文字瓦当多为四字,以吉语为主,如“单于和亲”、“常山长贵”,特别是“常山长贵”此枚瓦当,周边宽阔,周缘为多变之边,内圆为细线,正中有一个圆圈,内为素面大黑点,字格呈长方形,在每一方格间有云纹,图案与文字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味。

六、清朝时期

瓦当发展到清代又出现了转机,特别是康乾盛世时,继承、回复前人的瓦当技艺,各种纹饰瓦当重新面试,花样繁多、林林总总。这一时期的瓦当纹饰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类,即兽面纹、莲花纹、龙纹、文图合一类等。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的瓦当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更精美、更细腻的纹饰。在龙纹瓦当中,以琉璃龙纹瓦当为主体,这种瓦当图案构图新颖,种类繁多。同时挖掘了红山文化玉猪龙造型,继承了四种瓦当中青龙之形态,有龙首居中,龙身虽瓦当圆轮而伸展,成团龙状;有的龙居上中,龙身呈“s”形,左右摆动;有的只突出龙首,龙身细小,呈远来之势;有的一改正面龙的造型,龙首呈俯视之态,龙在环圆中摆动,呈远处奔来之态;又有的瓦当四龙盘搅状,龙首龙尾难分,其意境让人扑朔迷离。这一时期的龙纹琉璃瓦当建筑物遗留不下几十种,由此,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瓦当的纹饰是多么丰富,多么辉煌,根据今日龙纹琉璃瓦当存在的现实表明,清代龙纹与瓦当艺术不论在构图、造型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清以前各朝代无法比拟的。

清代瓦当的莲花纹是多样的,其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俯视图,一类是侧视图。俯视的主要有宝相花和多瓣莲花图等。侧视图有六瓣、七瓣、八瓣、九瓣和多瓣莲花表现形式。清代的莲花纹瓦当构图十分精细,一般以正面花瓣为中心,组成浮雕式莲花纹饰,四周配有蔓草及小波纹,凸显雍容华贵,五彩缤纷。这一时期的莲花瓦当纹饰,相当丰富,据考证记载,近七十余种,这个数字在历代中是少有的。

兽面纹瓦当、文字瓦当、金石瓦当在清代也经常使用,但数量不大,品种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解放以后,由于受政治和建筑过程中左倾思想的干扰,瓦当夹着明清之后的余辉彻底消亡了。一时间建筑又回归素面时期,大量板瓦、平瓦的使用,使得瓦当不再有使用的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升级,轻钢结构的玻璃瓦以及钢板制成的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传统的瓦当也成为修复古建筑、研究瓦当书法与古代艺术,不可多得佐证。对瓦当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开始,今天研究瓦当的艺术对于探求我国古代与当代的美学思想,挖掘瓦当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以及了解瓦当艺术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