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被指鸡肋 师资难题成最大瓶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07 18:02:59 |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挤进大学课表并不容易

虽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学分有明确规定,但很多高校表示,若将所有要求的课程都开足,可能3000个课时也装不下。同时,课程内容是否科学,是否有足够的艺术吸引力,也是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难题。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各高等学校可开设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

“从一般要求讲,限选课和任选课开得越多越好,以便满足广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要开齐8门限选课,院校会花费很大精力。湖南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学校开出了五六门限选课,任选课相对丰富一些。最缺的是‘戏剧鉴赏’、‘戏曲鉴赏’这样的课程。”刘大维表示。

2010年、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曾分三批进行了面向全省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部分院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就是目前国内相当部分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检查组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详细列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学校教学机构不健全,缺少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介绍;有的学校对教育部“限定性选修”课程的性质把握不准,课程名称不规范,门类不齐全;有的高校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科性、知识性、系统性存在着认识偏差,对考试的要求缺乏课程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学科基础知识,对教材的选用不够慎重等。

某高校一位教务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前普通高校本科4年,大抵2600课时。其中专业课、“两课”、必修课是学校要尽力保证的课程,其次才是选修课,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所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基本排在第四选择,遇到师资条件不好或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能排在最后,成为一个只在教学大纲上“闪现”一下的摆设。他还算了一下,当前对于普通高校的各种具体要求很多,如果将所有要求的课程都开足,可能3000个课时也不一定装得下。况且,如果都照做,大学生就会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湖南理工学院教育处副处长刘理不这样看,他认为如果能将实践性课程统筹考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应有的一席位置还是可以保证的。他分析,要看学校是不是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如果学校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的统计表明,25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5年来平均日常到课率为95.68%,教师平均测评优秀率为93.67%,而全校所有课程测评总优秀率为89.16%,可见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喜爱。学院还曾对2005级、2006级非艺术类毕业生进行艺术素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艺术基础理论应知应会”的了解掌握情况分别达82%、8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也以课程设置作为突破口,获得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好效果。该校教务处处长陈梦稀介绍,学校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有机结合,不仅开出了多门限定性选修课,并且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多门任选课。例如,学院根据实际,开设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欣赏课,组织学生利用专门时间收看电视连续剧,边看边开展讨论,学院将这个活动计算1个学分,纳入学院教育教学整体考量之中。

然而,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高校面临的困难还是明显的。“艺术课教师教授的内容是深还是浅,离学生是远还是近,是否考虑了城乡学生的差异,是否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地域性和关联性,是否在增强艺术教学吸引力上下足功夫,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公共艺术教育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命题。”陈拥贤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