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被指鸡肋 师资难题成最大瓶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07 18:02:59 |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沉石 绘

因为没有显性效果,一些高校把公共艺术教育课排在课表最后,甚至当成摆设

公共艺术教育如何避免“被鸡肋”

“戴上耳机听听歌,唱唱卡拉OK,爱看电视里的‘超级女声’,不等于真正爱上了音乐”,一名大学生在一堂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只有亲身走进课堂,听到现场的钢琴声响起,我体内的音乐细胞才得以激活,体会幸福的能力才得以升华”。

这名学生走进的是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

然而,尽管2006年教育部就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制定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全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领导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力、师资条件匮乏、缺失制度保障等难题,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现状不容乐观。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如何破题?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展开了采访。

公共艺术教育可有可无?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受学生欢迎,但不受领导重视,成为“鸡肋”。

“当今高校里发生的负面的、消极的、恶性的事件,可以说很多都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相联系。人文素养的积淀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公共艺术教育是实现人文素养积淀的重要一环。”曾经完成多项公共艺术教育相关课题的湖南理工学院教授刘创说。

然而,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不匹配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很多公共艺术教育课教师对这类课程的无奈总结——“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曾参加过湖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检查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教育厅提前一个月发出了检查要求,但所查的本科院校中,有一所基本没有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院校,由于平时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学校准备材料可谓“临时抱佛脚”。该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仅用一张A4纸打印,没有编入全校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中,检查组希望学院调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工作人员在电脑里摆弄了半天也调不出来,最后打印出一张明显作假的成绩单。

原因何在?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曾在一次公共艺术教育表彰会上表示,全省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一条是部分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由于认识问题,导致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处于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工作中存在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等情况,存在重视部分艺术特长生而忽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

因而王键强调,各高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艺术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接受一定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一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程的湖南理工学院教师黄皓华举例说,自2005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以来,上他的课的学生已经超过4800多人。从反馈情况看,只要能给学生们提供走近交响乐的机会,人人都拥有理解音乐的能力。

一份针对湖南6所高校大学生喜好音乐情况的调查表明,以收回的4790份有效问卷看,喜欢简谱的占89.8%,喜欢五线谱的占10.2%,喜欢中国音乐的占80.2%,喜欢外国音乐的占19.8%,喜欢声乐的占68.4%,喜欢器乐的占31.6%。根据调查得知,虽然这些学生中能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仅占0.5%,但普遍喜爱音乐。

另一项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近70%的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抱有良好的期待。

“然而,当下实用主义盛行,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轻视公共艺术教育。哪一样对学生找工作有好处,就抓紧哪一样。艺术教育是一门软功夫,基本不产生显性效果,所以许多学校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湖南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所长陈拥贤道出了公共艺术教育尴尬现状的背后原因,“在这场综合素质教育与实用主义教育的角力中,不少学校可能会将公共艺术教育当作一种‘搭头’或‘鸡肋’。”

这种尴尬,即使在把公共艺术教育做得风生水起的湖南理工学院也不例外。

近几年,对于公共艺术教育,该校一直有“取消”或者“做得太过”的不同声音出现。有教师反映:“现在高校课程要压缩,各门课都重要,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艺术教育就不要列进来了,作为选修课,可以考虑在课程表外运行。”也有学校的中层干部表达意见:“理工学院要姓理、姓工,要务正业,强专业。公共艺术教育毕竟是非主流的课程,是花架子,不必看得太重。”

其实,对于如何定位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湖南理工学院多年前就曾面临选择。1999年升本、2003年改名湖南理工学院以来,当年的纯师范专科学校已经不再,学校2万多名学生中,真正的师范生只剩500多人,其中理工类学生占大头,约1.2万人,文科类学生占小头,约8000人。

在历经合并升本、更名及办学定位调整之后,学校之前所崇尚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还要不要坚持?这个积淀多年的传统和优势如何得到继承和创新?学院负责人所考虑的,其实也是很多曾有艺术教育传统的院校思考的问题。

现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彭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担任该校前身岳阳师专的校长,思考过后,他选择了大力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如今,他不仅成为湖南省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因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有了意外的收获。

从2005年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共举办了3届,湖南理工学院学生共获得40项奖励,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硕果声名远播,甚至推动了学生的就业。例如,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田青执著地开设体育舞蹈专业课,12年坚持下来,1000余名体育系学生既有体育专长又掌握运动艺术,颇受用人单位青睐。同时,还有100多名学生自主创业,开办了体育舞蹈培训学校,成为岳阳范围内的一种艺术培训现象,彻底改变了原来体育毕业生单一的或学无所用的就业渠道。

“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还固守那种滞后的大学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必然会造成培养对象的‘思想残缺’和‘审美情趣淡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高分低质’,使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彭时代说。

湖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大维则向记者这样描述高校理应对公共艺术教育达到的认识高度:“占两个学分,开设30多个课时,属于限定性选修课,公共艺术教育要普及到每一名学生,特指非艺术类专业的所有学生。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公共’和‘艺术’的两个属性,包括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个性情感、专业学习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