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盘点: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06 09:17:31 | 文章来源: 搜狐教育

艺精雕削神如活陶瓷专业


青白釉倩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艺精雕削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董必武《景德镇题诗》

论诗需把酒。从遍地诗苑中走来,又该举杯邀明月了。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该是介绍与酒相关专业的,但是酿酒制酒专业文科生都不能报读,所以我们就似醉非醉地偏一下题,介绍一个制作盛酒之坛罐的专业陶瓷专业。

China中国,china陶瓷,足见陶瓷之地位非同一般。伊斯兰人用中国的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用中国瓷器来装饰建筑,就连好莱坞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浓情蜜意地制作陶器的画面都成为了经典。陶瓷业应市场之需而发展得相当红火。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陶瓷专业的全称,国内不少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其中,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有陶瓷界“黄埔军校”之美誉,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陶瓷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撑起了中国陶瓷行业的大半江山。在这样一个具有浓郁陶瓷文化氛围的陶瓷名镇和学府中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作为年轻人,我们会比许多老匠人有更多新鲜的创意和独特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初出茅庐,又往往欠缺精湛的陶瓷制作手艺,这自然会成为就业时的一道坎。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先在陶瓷工厂打打杂积累经验也好,在学校教教书提升自我也罢,亦或是开一家陶艺馆充分展示个性陶器,都要耐得住寂寞,好好修炼,当眼高手也高之时,广阔的陶瓷市场一定会有你大展拳脚的机会。

茶品三味意逍遥茶艺学专业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煮茶》

茶的历史跟中华文明的历史几乎一样长,正像酒文化反映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样,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面镜子,茶文化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骨髓里,从独特的侧面折射出这个东方古国的绚丽多姿。

一般高校开设与茶有关的专业,主要是茶学和茶艺学两个。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在种,一个在品;前者培养的是“种茶小伙”、“采茶姑娘”,授予的是农学学士学位,后者培养的是能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茶艺师,授予的是文学学士学位。茶学和茶艺学都是文理兼招的专业,但茶学更偏重于理科。目前,全国只有云南农业大学一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茶学院,下设的两个专业即为茶学和茶艺学。浙江树人大学的茶学专业(专科)也办得很有特色,该校以杭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饮茶氛围为依托,将茶学与文化学有机结合起来,2002年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应用茶文化学专业,在全国高等教育学中开创了新河。本文我们重点介绍茶艺学专业。

现在,茶艺师已开始成为一个新兴、时尚的职业,而且收入相当不错。这大概也是盛世兴茶的缘故吧。茶叶消费市场愈攀愈高,档次参差不齐的茶馆也争相出炉,而相比之下,掌握精湛茶艺的人才却日益紧缺,尤其是在茶叶大省云南,目前仅有的万名从事茶艺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云南建成亚太地区茶叶强省时,对茶艺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将达到10万名。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茶艺学专业的学生恰恰也是走过这样的三道坎。“苦”是此茶之头味,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理论、记常识:茶文化、鉴别与欣赏茶叶、一年四季各类茶的冲泡技法、茶艺表演的礼仪与规范、服饰与音乐的搭配、茶艺馆开设……专业的茶艺培训名目繁多,别说做好,就是记全都实在不容易。苦尽甘来,接下来就是体验、实践阶段了,这时你可以选择去茶楼做钟点工,在实际操作中一点一点吃透理论;当你熟练地做出端盘、取茶、投茶、奉茶、品茶等一系列谐调的动作时,一定最能体会“苦尽甘来甜更甜”的滋味。学茶艺的人将来都要考茶艺师,茶艺师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只要是泡过茶的人,好赖不论,都可算作初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则需要一定理论和经验,本专业的同学一般会在这个阶段(大二、大三)报考。最后阶段,就是“回味”了。就像老牛先把草吃进肚子,再反刍,再慢慢消化一样,理论有了,经验有了,这时你要做的就是这样把握茶艺学这个专业的精髓,怎样使茶文化的精神融入到你的思想里。这些更多是依靠悟性了。当你终于修成正果,捧回了高级茶艺师证书,在古香古色的茶馆里为宾客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茶水,让客人体会到茶美、水美、具美、境美、技美,感悟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细细回味,那真称得上是甘之如饴。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