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提出全新人才概念
成名成家新中国成立百年见分晓
从50人到60人,从主演到主配演及演奏员,从武戏允许折子戏到无论文武都要大戏,刚刚拉开帷幕的北京京剧院2012“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无论规模还是规格都超过了去年的首届。作为北京京剧院开全国京剧院团风气之先的举措,为青年演员搭建展示平台的理念,不到一年已经在全国很多京剧院团掀起了涟漪,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山东京剧院等先后打出了各自的青春品牌,而拥有雄厚新秀资源的北京京剧院则更进一步,受益群体也从演员拓展到更广阔的层面。
冷门戏计划有待逐年推进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表示,同去年擂台赛相比,今年比赛的要求更高、覆盖面也更大。“参赛人数从去年的50位增加到今年的60位,参赛行当也从主演扩展到配演和琴师、鼓师。另外,由于准备时间所限,去年武戏演员允许以折子戏参赛,而今年无论文戏、武戏都要以大戏参赛,统一了标准。”
从去年北京京剧院承办的院内及全国青年演员擂台邀请赛的普遍规律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演员都有复排冷门或繁难戏的愿望,但李恩杰称,虽然演员们的心气儿让人很感动,但是考虑到剧院的承受能力,这次只为部分演员达成了心愿。“挖掘一部老戏最少得半个月的时间,但以剧院全年的演出安排,显然承受不了。冷门戏计划有待逐年推进。”
引导青年演员
拿捏利益孰重孰轻
从去年擂台赛中参赛演员互相助演,到今年不计较剧目安排的先后,北京京剧院也通过擂台赛检验了青年演员的艺德与人品。李恩杰说,“穆雨和王昊的《赵氏孤儿》是开幕演出,他们同4月份甚至下半年才参赛的演员相比,准备的时间要短得多,但没有人对此有任何异议,都是欣然接受。这种懂得体谅剧院的朴素情怀对我们来说是更可贵的。其实成名与否并不在于一次成绩,剧院和这些青年演员有一个相约在新中国成立100年的约定,到那时,他们都是70岁上下的人,如果那时能成为今天的‘梅葆玖’、‘谭元寿’,那才算是真正的艺术大家。”
在李恩杰看来,所谓培养人才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造诣,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名利的淡泊有时比艺术更重要,如果每个人都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那么在碰到个人利益与观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就拿捏不好孰重孰轻。两周以前,剧院曾经发起了一次公益演出的倡议,希望青年演员自愿报名,明确告知没有劳务,但最后35人的名额居然报了七八十人,最终那次在太阳村的演出有很多青年演员虽然去了,但因为时间有限没能登台为孩子们演出,但他们表示,能去看看那些孩子就足够了。
培养名角
不忘高层次潜在观众
对于青年演员的培养,李恩杰有着一系列更为长远的规划,甚至将未来的观众和媒体人都考虑在内了。上周末,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十余位演员在他的带领下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与师生联袂上演了京剧名段听唱会。李恩杰称,“除了在高校与高层次的观众建立联系的目的,传媒大学还是培养未来媒体人的地方,只有让他们喜欢京剧、爱上京剧,让这些年轻演员成为他们的偶像,将来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势必会将更多的视角与关注投向京剧。”
据悉,此次擂台赛后将推出20大优秀青年主演、20大优秀主配演、优秀青年鼓师、琴师若干,作为剧院下一阶段的重点培养对象。在李恩杰的规划中,“擂台赛只是完成了人才培养的展示阶段,今后我们将把泛泛的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擂台赛将更多地给尚未被观众认识的演员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而相对成熟的演员剧院将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行当和条件为他们量身打造剧目。这样才更符合艺术的规律。”
此次参赛的很多演员也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擂台赛”的宗旨艺术挑战极限、人品懂得感恩。
穆雨:没有伙伴的助演
我一个人无法完成
“四小须生”的光环让少年成名的穆雨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与坎坷,经历了倒仓与不被认可的他,借去年的擂台赛重回戏迷视线。而作为为今年擂台赛打头炮的演员,他的准备时间无疑是最短的,这其中还经历了两位主要演员的临时更换以及缺少服装,但穆雨的头炮无疑是打响了。
这出《赵氏孤儿》是公认的马派经典,但又是马谭张裘几大头牌携手合作的范本,自2005年正式拜马派名家张学津为师后,该剧便成了老师传授给穆雨的第一出大戏。穆雨说,“张老师告诉我,这出戏虽然难,但集中了马连良先生一生的艺术精华,如果将这出戏学精、学透,马派艺术的很多规律就能够掌握了。”为了这次演出,穆雨又专程到张学津先生家中,甚至医院向老师讨教表演。
谈及演出的顺利,穆雨很感激几位伙伴的助演,“王昊、谭正岩、郑潇、王玉玺等人都非常努力,这出戏如果仅有我一个人是演不好的,当年也是马谭张裘合作的结果,所以我很感激他们。”
擂台赛·青春面孔
侯宇:一连两天
挑战文武老旦极限
出身梨园世家的侯宇,爷爷是“荣”字辈的老艺人,在爷爷的反对声中,侯宇从4岁便能哼唱《赤桑镇》、《吊金龟》中的经典唱段,可这个今年即将艺术硕士毕业的漂亮女孩,总是被人误以为是唱青衣的。作为“史上最漂亮”的老旦,侯宇从开蒙就注定与这个行当结缘,一路拿遍所有大奖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走进中国戏曲学院。近20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不下10个老师劝她改行青衣,可她就是执着于唱腔宽厚苍凉的老旦。侯宇说,“我的师父赵葆秀和艺术硕士的导师郑子茹,都是思想很开放且时尚的人,我就是要改变人们头脑中对老旦的一贯印象。”
此次,侯宇将于3月31日晚携向老旦名家郑子茹学习多年的《对花枪》参赛,这出由郑子茹首演于1980年的作品,是文武老旦的开山之作。剧中老旦演员手中的棍换成了枪,既有出手、空中转身等身段,又有高拨子唱段,极其繁难,而这也成为该剧近些年鲜见于舞台的原因。断断续续学了5年,此次是侯宇第一次公演《对花枪》,她在挑战老旦极限的同时也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因为就在这出戏演出后的第二天,她将继续登台,领衔向恩师赵葆秀学习的骨子老戏《金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