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教授刘敏接受采访。
近年来,艺术特长生已成为一个招生热点,原本“以学生兴趣为本”的特长培养也开始变得日益功利化,很多家长和学校把艺术特长培养当成了升学的敲门砖。谈及艺术特长招生,刘敏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外国没有特长招生
学生艺术活动盲目追求专业化
刘敏委员说,我在美国待过四年,我去过40多个国家,在国外没有特长生这一说,因为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调查,我不知道中国的特长招生来源于什么。我们经常把大学生艺术活动往专业方面走,这就错了,他天天不练功,天天没有艺术熏陶,怎么可能变成专业呢?他要是往专业上走,那么多课怎么上呢?看来我们教学上的孔隙太多,我一直都不理解,我觉得一心二用,应该是作为业余爱好,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是作为专业团队在做,那么多的专业团体干什么呢?我认为,大学生表演要很本能的表现青春、亮丽、朝气蓬勃,有向上的感觉,就很健康。我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大学舞蹈团的表演,看完以后觉得那种感觉是专业演员跳不出来的,那种业余范的美感是天生具备的,是来源于生活本质的东西。我每年也参加中学、大学的学生比赛,教育部搞的。我每次都提出来我的意见,问他们为什么要跳出专业的感觉?他们说是请专业老师来培训和编舞的。如果是我在这种比赛中,请一个编舞的人,我要跟他讲,你先了解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心态、年龄和环境,根据他所熟悉的一切,为他们创造他们所能够跳的舞蹈。我不需要你编成某某学院派的,也不需要编成专业文工团跳的舞蹈,你编一个他们能跳的,只要他们能跳了,别人就跳不了,这也是个性,他就是业余的,就跳业余的,有什么不好呢?
盲目追求艺术特长加分价值不大
增加孩子学习负担
刘敏委员感言,据我知道的一点特长生培养的情况,我觉得这个对我们艺术没有什么坏处,但是,你也当过学生,即学舞蹈,又上课,会不会变得很累?我觉得这种机制,不好的一点,就是使孩子的负担变得很重,我周围的亲戚也有找我辅导特长生的,我也当过特长生的评委,帮他们去招生。我认为所谓的特长生,他是业余的,按业余的标准要求就好了,不要往专业走。按专业标准要求,我认为是一个误区,没有这个必要。
一个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有唯一的宗旨,比如说财经大学,你想要什么样的学生,你应该按照你唯一的标准去选择,等到全校学生进来以后,你再挑有没有艺术特长。现在有一个误区,有的人为了拿到分,当自己的分数达不到那么高,就用特长来弥补。但是你想想看,要花出将近半年的时间去磨一个舞蹈,达到专业水准,然后参加考试,你觉得科学吗?
我个人认为,盲目追求艺术特长生培养价值体现不太大,耗时、耗钱、费力。我们学校舞蹈系的定位很准确,我必须培养优秀的军旅舞蹈人才,而且是复合型的军旅舞蹈人才,我就朝着这个目标来走。你北大培养什么?你清楚吗?肯定清楚。在招生当中,你能发现很多学生,他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但是如果专门是为升学增加分数,训练特长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你终究是业余的,达不到专业的程度,特长生有能进文工团的吗?我看一个都没有。
艺术培养要区分开专业和业余
刘敏委员建议,家长和学校要清楚艺术特长生培养的性质,性质决定了做事的方式。因为性质决定你是业余的,你终生不可能作为专业人,既然明白的这个目标,你就往业余上去发展,会发展的很好。美国很多大学艺术社团,跳的舞蹈,出来的效果,绝对没有训练过的。我觉得他们的状态很好,我也是很羡慕的。原来首都大学生的比赛也很好,现在慢慢发展过来了,我一看都是往专业方面走,我一直在担忧,我觉得太可惜了。往我这边靠靠的不伦不类。
某某大学的一个舞蹈团,肯定是业余的,不可能天天练功,跟我们的学生放在一起跳舞,你看他在往专业上靠,但是永远靠不到这个水平。像你天生可能不是跳舞的料,你非要跟我比,你累不累。比如说我天生不是玩文字游戏的人,我天天要跟你玩文字游戏,这是不是很累呢?
我觉得需要各个大学不管什么团成立,都保持自己大学生原有的本质,那就是最可爱的,最美的。如果你往专业这方面去靠,就失去了大学生在那个青春年华当中最美、最有质感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