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对考生而言只是摆脱“裸考”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之所以让考生疲于奔命,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安排密集,而是现行自主招生对考生而言只是摆脱高考“裸考”的一个机会。
上海交大附中的高三学生徐岚,参加了复旦“千分考”、“华约”联考,还将参加华东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在“华约”中她选报了上海交大。身为文科生的徐岚觉得,决定报考哪所大学主要还是看分数,“复旦和上交大是一个档次的,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
复旦附中的孙同学也参加了复旦“千分考”和“华约”联考,“华约”中选报了上交大和浙大,她告诉记者,“如果复旦要,就去中文系,如果上交大要,就学理工科专业。”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考生在选择学校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考虑,大多是按照各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档次来决定。“北大、清华是第一集团,能冲就冲一下,复旦、上交大肯定是上海考生的首选,其他一些高校则是保底,多一个机会也好。”一名考生直言不讳。
这表明,多数考生只是把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视为考大学的“捷径”,他们在选择学校时,多是根据高校的牌子和录取分数线而定,而非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而考生的压力也主要是来自能否获得预录取或加分录取的资格。接受采访的考生普遍表示,如果拿不到这张入场券,要想“裸考”进名校将会很难。为增加被录取机会,考生参加多场考试也就很正常了。
上文提到的那位上外附中的学生家长就表示,现在要想上复旦,就必须参加“千分考”,“裸考”是不会有什么机会的。
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也是令考生四处赶场的原因之一。
上海一位高中老师坦言,和国外的高校相比,国内高校缺少办学特色,都声称自己是综合型大学,考生和家长也只是泛泛了解高校的情况,“比如文科好的学生,就会首选北大、复旦;理科好的,就会首选清华、交大。至于其他一些不是特别有名的高校,考生和家长就更不清楚了,只能按照高考录取分数来分档次。为了增加机会,就尽量多考几个,反正这些学校都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