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高校自主招生频引争议 公众盼多元选才为教改探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07 09:11:46 |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困县设推荐指标、规定考生应孝顺父母、要求家中三代无大学生……近期,中国部分名校2012年的自主招生新政甫一出台,旋即引发舆论热议,褒扬及贬抑的声音均频频见诸报端。而消除既有高考模式积弊,尽快实现高校多元化选才,拓宽弱势者的成才道路,促进高等教育趋向公平,则成为各方热盼的改革方向。

名校指标向农村贫困生倾斜 能成就多少“寒门学子”?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以及经济因素,农村子弟越来越难进入高校尤其是名校,“寒门难出贵子”现象不断加剧。

有调查显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京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而中国农业大学2011年录取的农村新生也已不足三成。

在此背景下,部分名校制定的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都不约而同的向贫困地区及贫困考生倾斜。

清华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新增“自强计划”,规定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均可推荐1名学生参加选拔。入选学生参加高考后,最高可获60分降分录取优惠。

中国人民大学则首次为农村考生推出“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人大还特别规定,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

这些招生新政策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发各界热议。赞成者认为,这是对以往招生制度设计的纠偏。在如今“寒门难出贵子”的尴尬现实下,这些名校的做法让农村贫困学生看到了希望。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招生政策的倾斜并非治本之策,而且“以出身论英雄”还会影响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人大“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要求更是被指“雷人”。

有媒体指出,中国高校农村生源逐渐减少的原因很多,但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原因,是教育不均衡而制造出的教育不公,导致农村生源从起步就开始落后。

因此,如果真想给农村生源机会,最彻底的办法是打破这些不公,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平衡城乡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公平与公开地去竞争有限的重点大学的入学资格,而不是搞行政划拨指标。

自主招生政策被指“掐尖” 进大学也要“门当户对”?

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本是拓宽多元化选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从各名校制定的招生政策来看,“成绩优秀”却仍是无法绕开的先决条件。被确认有推荐资格的学校,也多为各地的中学名校。

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生新标准明确要求“基础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前5%以内”,这引发部分中学名校校长的争议,被认为带有明显“掐尖”的倾向。认为长此以往,将导致自主招生全方位选才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清华大学20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明确列出221所中学名校具有“领军计划”推荐资格。这种做法与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名大学对名中学,具有明显的“门当户对”的意味。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大学把自己的选拔人才限定在名牌中学,也是一种歧视,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是不公平的。这种“门当户对”的做法,失去了选拔人才的更大空间。他建议大学敞开大门和胸怀,允许所有中学校长、教师和学生本人推荐人才。

有评论指出,当下高校自主招生最需要解决的不是“掐尖”,而是给天才、偏才开辟通道。对此,部分名校业已付诸行动。

清华大学的“拔尖计划”即定位于此。据介绍,清华大学“新百年计划”中的“拔尖计划”,旨在为天才、偏才开辟通道,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而北大则着眼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北大招办近日发布的《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详细记录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发展过程,让综合素质成为可被考量的指标,将在2013年的校长推荐制中试点使用。

有媒体对此评论称,这一举措体现了北大的选拔思路,企图打破唯分数论,在倡导中学素质教育包括过程评价方面,的确起到引领作用,但实际操作性仍有待加强。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