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
文物是文化,是历史,是活化石,向人们揭示着人类从洪荒走向文明的足迹,展示了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生活、娱乐、信仰的特色。因此,文物的文化价值可以从文化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其最主要的有:
一是器物。文化的第一层面是器物。用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可称之为要素层面。无论是可移动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形制,直观地展示出当时的文明印记。比如元代青花瓷器、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鎏金佛像、明晚期的黄花梨木家具、清代的宫廷玉器等器物,都以其精美的造型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二是秩序。文化的第二层面是秩序,也可称之为结构层面。文化的要素是点和结,文化的秩序是脉和络。文物不仅以实物的形制揭示出各个历史时代文化的组成要素,而且以文字、图示、碑刻、造型等形式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运行秩序。比如,山西出土的《侯马盟书》,内容涉及盟誓、财产、买卖、占卜等,具体而详实地见证了先秦时期晋国社会秩序。
三是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第三层面是艺术和宗教,也可称之为内容层面。艺术和宗教是人类在有限的时空中超越有限、企盼和通达无限的途径与桥梁。文物几乎都是艺术的结晶,无论是建筑还是壁画、彩塑等等,都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时代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鞭笞。相当多的文物景点就是寺庙道观,还有不少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存,比如皇家的天坛、地坛,民间的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所有这些遗存,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祈福呈祥的器物,折射出的是人们的宗教情感和精神寄托。
四是价值。文化的第四层面是价值,也可称之为核心层面。价值指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精神支柱、主心骨。中国文物的价值,最值得重视的是作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承载和传承,使中国人的精、气、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我们的敬畏、神圣、崇高、不朽的脉络相当大地程度上得之于文物的记载、传承和彰显。反过来,敬重文物就是敬重我们的祖先、敬重我们的历史、敬重我们的文化和敬重我们的精、气、神。
社会价值
文物的社会价值涉及面很广,包括生、老、病、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结合、婚姻以及民俗民情、礼仪节庆等等。这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磁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粟子、稻谷等大量粮食堆积,大批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以及狗、猪、鸡等家畜家禽骨骼,就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形态里人们的生存方式。永乐宫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画中满绘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繁峙岩山寺的壁画《酒楼市井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演绎的多种场景和民间习俗,如同一幅浩繁卷轴展现了宋金时期社会生活的世象百态。洪洞广胜寺的戏剧壁画,从散乐班登台表演的场面里,可以看到齐全的生旦净末丑行当和服装、道具、乐队、布景等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和繁荣的演出景象。
生态价值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自然界演化出来的,而且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自然。人类文明在她演化过程中创造了不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和范例。中国哲学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是老庄哲学中关于天与人浑然一体的描述,至今启迪着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存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范例不少。如著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大运河。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负责修建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流淌了1000多年的大运河,穿越我国南北两个最富活力的经济带和经济圈,至今仍在航运、排洪、灌溉、输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总之,文物是神圣的,是需要给予充分尊重的;许多文物是唯一的,是需要千方百计给予保护的;文物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是需要以更加全面、平和的心态去品评的;文物是携带着历史文化信息和智慧的,是需要凝神静气地去研读的;文物及文物景点是极具魅力的,是需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且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省第十次党代会再一次吹响了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进军号,并且提出要形成与文化资源大省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做好做活山西“地上”这篇灿烂的大文章。作为文物工作者,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是使命,也是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