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在自省中成长——对当代中国水彩艺术的守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25 09:55:55 | 文章来源: 世界艺术

其次,部分艺术家信仰和责任感的缺失是水彩艺术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要求从艺者执着而非固执,纯粹而不简单,在诸多标准和价值观中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艺术不是让人利用的手段而是一种追求和责任。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既要耐得住“出世”的寂寞,在艺术的苦旅中跋涉,也要有“入世”的开放胸怀和担当,在与其它艺术种类的对话和互动中学习、成长,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社会与文化建构中来。在一个不存在普世经验而只有多元文化决定的经验的世界里,作为艺术家,我们更应该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艺术和怎样的审美,让我们的作品承载更多的人文关怀,思想内涵,从而具有人性化的“生命的温度”。 20世纪,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思想命题,使人成为意义和价值的标准。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提出了"人之死"这一重要哲学发现。人的死亡标志旧的知识型的崩溃和新的知识型的人的诞生。在人死后的废墟上,福柯塑造了一个新的主体,一个艺术化存在的审美的人。艺术评论家丹托和卡斯比特等人对“艺术的终结”展开思考,反思后现代艺术,回省前贤大师,以启迪美学与人性的未来……无论是对人或艺术存在方式及意义的思索,都应该在艺术家思考的范畴内。其实,从象征主义开始,人们便一直期待艺术能够对精神状况和人性有敏锐的察觉和积极的反映——而非轻蔑和漠视2。对自身和他人人性的漠视,对社会现象的漠视,会造成艺术作品缺乏批判的、精神的、人性的思索。当代中水彩艺术的创作群体,就存在着缺少“介入”精神的现象。我们不能漠视艺术的功能问题,如果一幅水彩画作品与艺术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与社会现状无关,又没有对艺术语言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位艺术家的责任感首先表现在对自身有要求。艺术本身是一种认识模式。艺术家应是世界上最不满足的人,无论是形而下层面的材料技术掌握,还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自我完善,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艺术是成长的结果,作品品质的提升要依赖于艺术家自身的成长:艺术表现力、鉴赏力和品位的提高。不仅要真诚地热爱艺术,也要热爱一切真理和真知,坚持学习和阅读,提升对艺术史、哲学(美学)、艺术社会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认识高度,拓宽对人文学科了解的广度,从而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我们的责任在于对物质、名利与潮流追求的舍弃,避免将高雅的艺术低俗化和过分商品化;我们的责任在也于摈弃浮夸和以自我为中心,克服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肤浅心理,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人升华了,纯粹了,艺术自然会更加纯粹。

再次,水彩艺术教育的不健全导致水彩人才培养的弊端。应该说,当下中国水彩界的许多问题都折射到水彩艺术教育之中,或者根植于教育的不健全、不成熟之中。目前,我国的高等美术学院还在传统的学院派教育和包豪斯教育这两种教学模式中摸索艺术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无论是水彩界整体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观的陈旧,还是有些教育者自身的局限性,都直接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有义务营造一个干净的学术环境。为此,合理地设置课程,探索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对概念化教育提出挑战,通过创造、沟通、传承、评论等环节强化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水彩艺术的传承者们既能够艺术地感觉,又善于科学的思考(而非“工具理性”),在观照世界的同时逐渐找到回归自己的路。帮助他们在时代、社会和种种风格中找到自身位置,引导他们建立正确、开放的艺术观念以及独立思维能力、创作和创新能力。

最后,水彩界艺术批评声音的沉寂不利于水彩艺术的健康发展。利奥塔把知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它很容易应用在有关人和材料的技术中;另一种是批评的、反思的或者阐释的知识,它直接或间接地审视价值与目标。”3艺术批评史家文丘利断言:一切艺术史都是批评史,作为艺术潮流的孵化者、报导者、仲裁者甚至制造者,批评家早已被公认为艺术动力机制中的关键。批评家的艺术鉴赏和理论分析能给予艺术家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改善我们思考艺术的思想环境,也对欣赏者关于作品的解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艺术批评的建立和介入程度,是艺术环境是否健康、成熟的指标之一。囿于水彩圈的相对封闭、水彩艺术面貌的相对陈旧,也由于画家们“问题”意识和自我质疑能力的缺乏等原因,我们很少听到来自外界的批评声音。而众多水彩艺术的讨论会上,更多的是一片乐观的颂扬之声,我们需要真正的批评家出场以及掷地有声的艺术批评的出现,即便可能有“刺耳之声”,但学术的切磋、商榷乃至论辩,对水彩艺术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艺术批评并非评论家的专权,艺术家本身也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培养经验或体验的广度,拓展审美的维度,培养正确审视自身和鉴赏其他艺术的不同价值的能力。艺术批评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以更理性、客观的视角解读水彩作品及艺术现象,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深化认识,突破自身局限。因此,我们应欢迎批评的介入。路在脚下延展,越来越多的热爱水彩的人们正以一颗执着之心丈量着艺术的维度,在反思与探索中,共同构建着中国水彩艺术的未来。在此艺术之途上,我们呼唤更多甘愿为后人默默掘井的挖井人,这样的英雄,定会为中国水彩艺术留下有传承性和建构意义的丰碑。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