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近年开办,种类繁杂的文化科目以及各学院之间的竞争
“被搅动”的一群
艺术硕士课程五花八门,收生其实也面临不同的竞争。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文晶莹说,其实对很多学生来说。老师的资历往往比科目更为优先考虑,所有各院校的科目重叠未必构成太大竞争。
陈育强甚至认为,竞争其实将整体范围加大,“搅动”氛围,令更多人参与其中,何兆基续说其实此现象拜香港艺术学院所赐,因为过去十多年来,香港艺术学院的课程引起了在职人士对修读艺术的兴趣,有些人拥有其他学科的学历但毫无艺术背景,在学院读完艺术高级文凭后,获得基础认识或对艺术加深兴趣后再进入硕士课程进修。他们正正就是在搅动中启发的一群。因为一般报读艺术硕士课程的先决条件是:拥有“作品名册”或者某种艺术经验,所以香港艺术学院这类“幅学位课程”对非艺术本科生升读硕士,是一种很重要的踏脚石和催化剂。
外地与本地的竞争互动?
访问中,谈及去年空降香港的SCAD(Savannah Collage of Art and Design)对本地的影响,各人就意见不一了。黄丽贞认为,因为SCAD的学费昂贵,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阶层,同时也塑造了学校本身的方向。她认为虽然SCAD以外来者身份立足本土,但它一样可以丰富本地的艺术土壤,亦会让香港的国际学校的学生,除了出国留学外多一种升学的选择。
文晶莹就指出,在参考过2010年的JUPAS收生情况后发觉其实SCAD对城大的短期影响不大,至少在收生上它们仍然维持在高水平。何兆基更坦言不知道SCAD的收生策略,暂时不太感受到它存在,SCAD也未必意识到在香港营办一间艺术学院的困难,陈育强就认为SCAD的经营处境艰难,就如何兆基所讲,别说竞争,现在甚至连其面貌都没有看的清楚,或者大家反而应去帮助它,最终大家都希望推动一种由学生自发,跨学院的交流企划,制造一些不仅限于本系同学的互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