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留学成高考候补志愿 工薪家庭考虑送孩子出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05 14:24:04 | 文章来源: 无锡商报

高考第一阶段志愿填报就要结束了,然而不少家庭把留学当成了高考“候补志愿”。业内人士提醒,这些“突击留学”的考生要扎实准备、理性选择,切忌盲目跟风。而随着留学潮的愈演愈烈,很多工薪家庭也考虑送孩子到国外“镀金”,留学市场刮起一股“平民风”。

考生多数“临时抱佛脚”

在无锡体育中心举行的高考招生咨询会上,前来参会的留学中介机构的咨询摊位也成为众多家长和学生“围攻”的对象。

本市四星级高中的理科生小益,平时考试都在班里前三名,但由于语文考试失手了,只考了336分,理想中的第一批重点本科院校望尘莫及,连本二院校也没有几所可以挑挑,小益一家商量后决定到国外寻找机会。因为之前只专注高考,小益并没有参加过任何语言考试,所以一家人在留学中介机构摊位前反复咨询。邹女士一家也在谋划儿子高考后的出路,孩子成绩刚过一本线,报国内的好大学没有希望,“现在申请的时间有点紧,得马上选择学校。

7月1日,无锡市对外友好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许先生介绍说,在咨询者中大部分家庭把留学当成了高考“候补志愿”,他们或者是过了本一、本二线却没有达到理想学校的成绩,或者是落到了本三以后而希望到国外发展的,多数都属于没有语言成绩却希望“突击留学”的。

“高考后留学咨询量增加了三成多,来咨询的家长都比较急,往后的大半个月里必须要做出决定,拖下去就可能走不了了。”据了解,各大留学中介看准了高考后出国热的商机,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后直到7月底,纷纷推出针对高考生的教育展专场及留学专题讲座。

留学市场刮起“平民风”

记者7月1日从几家留学中介机构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子女加入到留学一族。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们认为国内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到国外转一圈回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也与如今留学目的地大有“百花齐放”的姿态有关,许多国家成为新的留学热点,费用相对低廉。

无锡市对外友好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许先生表示,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工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差不多达到留学总人数的30%。”

据介绍,留学市场如今呈现出“一枝独秀、多点开发”的现状。其中,美国仍是最最热门的留学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势均力敌”,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瑞典、荷兰等国家也逐渐成为新热点。这些后起之秀以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吸引着工薪家庭的孩子。“像到瑞典留学的话就是免学费的,荷兰跟其他欧洲国家比起来也比较便宜,一年13至15万元。”

赵先生和妻子都在普通的企业工作,由于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他们打算送她去东南亚一带留学。“我咨询过那里的费用,泰国最便宜,一年只要三四万元,考虑到最后还是想让她去新加坡。”赵先生表示,虽然自己不是有钱人家,但孩子想要出国,砸锅卖铁也会成全她。“到国外长长见识总归是有好处的。”

日本、澳洲留学走向正轨

今年,日本相继发生大地震、海啸、核泄漏一系列灾难,留学澳洲的费用也因为汇率的变动“涨声不断”,这对无锡市赴日本和澳洲留学市场曾产生过一定影响。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留学旺季的到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留学势态正走向正轨。

“日本和澳大利亚依然是老牌留学国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比起来,费用相对较低,世界顶尖大学也不少,虽然此前学生和家长对去这两个国家留学摇摆不定,但综合考虑下来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几家留学机构均表示,前来咨询这两个留学目的地的考生并没有被灾难和汇率完全“吓”住。

近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部分大学开始削减学费吸引留学生,最高削减75%。业内人士确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高考后韩国的咨询与业务量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比起其他国家来咨询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韩国一年的费用4至5万,随着韩国部分大学削减学费,费用还会下降15%。但对无锡人来说,韩国不是主要留学方向,对整体留学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突击留学”更要扎实准备

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留学项目日新月异,建议考生要多方对比后慎重选择。专家建议,成绩一本以上的考生若有意出国留学,综合素质较好,英文功底也不差的话,可以趁暑假拼一拼语言关,可以最快的速度申请入学。对于冲刺一本落选到二本考生,语言信心不大的话,建议先申请有条件录取,先学习3—6个月语言,如果努力学习,在大二升大三时也可以转学,再申请名校。而对于成绩处于本科与专科之间的考生,建议可考虑选择有条件录取。

业内人士表示,选择留学还是继续在国内就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意愿以及家庭经济实力,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能由家长一手包办。“如果一旦决定留学,就要扎实准备,理性选择学校和专业,不要到了国外再乱折腾。”建议考生和家长选择有资质的留学中介,或者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相关学校的资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