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晚集团滚动新闻5月6日讯(记者
徐媛)高考临近,考生和家长马上要择校之时,“大学排行榜”应景地一茬接着一茬冒了出来。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推出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10强”上,北京大学夺冠;这两日,连年制作年度大学排行榜的武书连公布了“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浙江大学排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榜首,终结清华14年冠军,引起一片哗然。考生和家长该怎样看待眼花缭乱的排行榜呢?
湖南四高校入围百强
在武书连的“2011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以200.34分蝉联亚军,曾经连续14年冠军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屈居季军。获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在榜单中,湖南高校有4所,中南大学排名17位,湖南大学32位,湖南师范大学62位,湘潭大学83位。
武书连还列出了中国大学教师人均效率排名和中国大学师生人均科研效率等其他排名:在教师人均效率排名和中国大学师生人均科研效率排名中,清华大学均排名第一;在高端成果以及专业第一排名中,均是北大排名榜首。
记者从百度百科搜索到的资料显示,武书连是我国民间大学评价和排名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系事业单位课题,非国家课题)组长,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系事业单位,非国家机构)研究员。
“有的排行榜是不分男女比赛举重”
我国“大学排行榜”可谓层出不穷:武书连版的、上海交大版的、人民大学版的、武汉大学版的、中国校友会版的……在这一系列排行榜上,除了北大、清华这两所举全国之力支撑着的“国字号”大学基本稳坐了前两把交椅之外,各排行榜上的大学名次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差别还相当大。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湖南大学排名34位,在“武书连版”榜单中,排名靠前了两位。湖南大学研究员陈厚丰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分类与定位研究、大学排名研究。他认为,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大学排行榜让校长们又爱又恨,让考生眼花缭乱的主要原因是,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排行数据不可靠,使得排名结果出现偏差。“中国高校目前没有全国性的公共数据库,各排行榜搜集的数据途径多样,数据也不全面,所以难以取信于人。”陈厚丰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各高校类型不同,如果没有对大学分类就对大学进行综合排行。这就像不分男女进行举重比赛一样。”陈厚丰认为,在中国排行榜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要严格规定排行榜的准入和监督制度,防止“灰色”排行榜。此外,教育部门也应尽快建立一个全国通用的数据库,使排名更科学合理。
陈厚丰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目前大学需要的是专项或者单项排行榜。例如他主张发布培养成本排行版,就业平均年薪排行榜等:“一些专科院校每年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本将近8000元,这已经接近了本科生的培养成本,这是不合理的。”陈厚丰表示发布培养成本排行版,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从而引导高校重视人才培养。
大学实力不均但各有所长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将大学排名比作“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许智宏说:“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在担任北大校长时,他对大学排名看得比较淡,他也不赞成大学为追求好排名,刻意改造大学的做法。
对于考生和家长,该看待排行榜呢?陈厚丰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大学排行版只能作为参考,但不要光看大学排名,还要仔细考察所报考的专业,因为有的大学综合排名高,但是在某一专业上未必强,而有的大学某专业很强,但综合排名略后。考生和家长应该去各高校招生网站上多了解有关专业特色、办学历史以及专业就业率等信息。选学校时要多方参照,不能迷信“大学排行版”。许智宏也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科排名更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实力,比大学排名更加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