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水问题是困扰中国的一大问题。近期,笔者的一位学生从德国归来,介绍了德国的节水教育和做法,让人感触良多。
在欧洲乃至世界,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德国是个淡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生活富裕的德国人在对待水的态度上,却显得那么“抠门”,甚至有些吝啬。如果你是个初到德国的外国游客或者留学生,好像任何一个德国人都会给你上一堂珍惜水资源的课。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认识德国这个国家,无不是从认识水开始的。几年前,一位中国的女博士到德国汉诺威学习进修,刚开始没有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而是住在一位好客的德国朋友家里,为感谢房东对她的热情关照,这位女博士饭后总抢着去洗碗刷碟,没想到房东太太却一脸不高兴。原来,这位中国女博士洗碗的时候总喜欢开大水龙头用水冲碗,而不是用手洗碗。这对爱水如命的德国人来说,简直是不能容忍的:“如果都像你这样洗碗,全汉诺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接着房东太太又亲手示范给她看应该怎样洗碗。结果用她教的方法洗碗,确实节省了好多的水。
一位普通的市民,首先想到的是整个城市,而不是区区几个水钱。因为多用了那么一点似乎微不足道的自来水,就对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毫不客气地当面纠正,确实让人感到意外和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德国人的资源意识:多用了不该用的水就是浪费,就有人出来纠正和批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节水意识已经渗透到每个公民的头脑中去,深深地扎了根。
在德国,听不见关于节水的大道理,更看不见大街和室内墙壁上张贴的号召人们节水的口号和标语,也很少看到报纸电视中宣传节水的广告,更看不到人头攒动、大张旗鼓的街头节水宣传活动。那里有的只是人们默默无闻、不动声色节水的自觉行动;因为节约用水,准确地说是保护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利用率,已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德国公民自觉、自律的行动。在德国人眼里浪费水和其他资源,是一种没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事情。德国的家庭生活垃圾也采取分类处理,居民倾倒垃圾前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先将垃圾按纸张、木材、玻璃、金属、塑料等仔细分开,再分别放入回收箱,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大量宝贵资源。可以说,理性的消费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习惯,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上。
德国人对外国人的节水教育也很重视。上课时德国的老师会问来德国求学的外国小学生:“德国的水是不是很多?”学生们在德国到处可看到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德国的水资源确实非常丰富。大家无不踊跃发言,说德国的水很多。有几个来自阿拉伯沙漠国家的留学生甚至激动地说:“我们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多的水!”老师却说:“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课文里讲到,德国有多少家工厂,每天要消耗掉多少吨水;德国有多少家公司,每个公司每天要用多少吨水;德国有多少个家庭,每天会用掉多少吨水;德国有多少所学校,每个学校每天要用掉多少吨水;我们用掉的水又会产生多少吨污水,这些污水又会污染多少吨新鲜水等等。接着老师又问:“我们德国的水真的很多吗?”这时大家都不再吭声了。此时老师话锋一转又说:“我们德国水确实很多,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节省着用的缘故。同学们,你们到德国来,也一定要省着用水啊!”经过老师的此番开导教育,不少留学生也养成了自觉节水的习惯。
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是个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水的供应量与用水量矛盾突出,不少地方可以说是“水危机”四伏。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多达占2/3的400多座城市缺水或者严重缺水。为了增加水的供应,解决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危机,政府不得不花巨额资金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但是,缺水却不注意节水,用水大手大脚,随意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许多地方,有些人还错误地认为节水是抠门和小气,从整体上看,国民的节水意识还不强。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节水工作,解决可能出现的“水危机”,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节水工作做得细致有效的德国人虚心学习,少些高谈阔论,少些坐而论道,少做表面文章,多做些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富有成效的工作;要从孩子开始,认真搞好国民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教育,重视资源意识教育,同时要加强用水的科学管理和监督,增强公民的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道德素养,从身边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养成现代人应有的良好节俭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