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偏向名校 乡村学校缺少资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2 09:10:56 |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周立军介绍,对于学校在科技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相关部门也在加以解决。科协将与教育部门合作,对全市的科技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他们指导学生的水平。

其实,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不平衡不仅仅出现在北京市,全国范围内这一现象同样存在。

以北京市为例,它一直利用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给青少年提供科学探索的条件。目前已有34所中学的243名学生进入了206个国家和市重点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科学探究。这些是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青少年无法享受到的资源。

3月25日上午第31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正式开始前,在大峪中学举行的“金鹏校长论坛”上,几位参会的院士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北京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大赛中独占鳌头的看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他是“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评委。他透露,在评选过程中,大家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就是当有其他地区的学生与北京、上海的孩子一样优秀时,同等条件下,要更重视其他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青少年,但是无论标准怎么倾斜,最终的结果还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少年遥遥领先。

王乃彦院士认为,今后还是要想一些办法,不仅让北京、上海、广州的孩子课外科技作品水平高,也要让其他地区的学生同样好。

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王绶琯院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1999年,王绶琯院士带领60多位科学家组建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12年来,大量青少年从中受益,有些已经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如今,88岁高龄的王绶琯院士也在考虑北京这么丰富的资源,如何让其他地区优秀的学生共享。

他说:“现在地区有差别,条件有差别,有的还很悬殊,我们非常希望,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能介绍给条件比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北京的教育家们,能不能帮助一些其他地方的学校?对一些条件困难的优秀学生,北京的教师们能不能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包括培训?”记者 李新玲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