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教育中反映文化问题:大学生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3-01 09:17:51 | 文章来源: 扬子晚报

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华西都市报2月26日)

严格说,这可能还不能称之为“现象”,只是一些个例而已。同时,将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进行这样的比较,既没有意义也容易误导。确实,作为起步价的大学生薪酬,根本不能反映出知识的合理价值,却常常会在这样的比较中,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泥淖。好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会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重视知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

但强调知识的后劲和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起步薪酬较低的现实,而是要认识到,将现有的知识,变成后来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可能遭遇比较多的挫折。所以,大学生学会接受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这个过程,不如说是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学会放低身段的一个过程,学会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变成普通的求职者。有了这样的起步和思想准备,才更有可能让自己的优势变成更高的报酬。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学生起步工资渐趋弱势,也是社会的薪酬体系更趋合理、更能反映个人价值的一个表现。应该承认,过去大学生享受较高的起步工资,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定律。现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具备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起步薪酬相比过去不再有优势,既是对知识普及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合理体现。毕竟,理论知识是价值,工作经验中获得的实践知识也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脑力劳动是价值,而体力劳动也同样在创造价值。如果我们一味在薪酬上向理论知识和脑力劳动倾斜,那显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是能让大学生摆正起步者的心态,同时又能激发出他们拼搏后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能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