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二次创作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30 13:45:10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11月24日,风风火火的俄罗斯“汉语年”落下帷幕。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中国艺术家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为“汉语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画上了一个闪亮的句号。

作为中俄两国政府互办“语言年”这一大规模双边项目的组成部分,此次俄罗斯“汉语年”从3月23日开始,连续举办8个月,90多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俄民众中掀起了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新热潮。其中,由中俄两国文化部共同于今年9月举办的“2010年中国文化节”和11月举办的闭幕式晚会,是俄“汉语年”框架内文化领域的两大重要活动。11月28日,记者采访了刚刚回到北京的晚会音乐总监苑飞雪。

创意改编打动俄罗斯人

接受采访时,苑飞雪的第一句话是“压力不小”。“俄罗斯民族在艺术方面堪称我们的‘老大哥’。在他们面前唱歌、跳舞,没有两把刷子可就贻笑大方了。”因此在一个月前,晚会尚在筹备时,一个念头就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一定要让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意料之外”的观看感受,而不能原封不动地复制俄罗斯传统歌舞,否则的话,晚会可能很难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因为俄罗斯人对艺术是非常挑剔的。

“中国艺术家表演的外国歌舞应该是‘绘画’,而不是‘照片’。”苑飞雪认为,只有在俄罗斯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歌舞节目中加入充满中国文化意味的元素,方能体现中国艺术家的水平。这台由中俄两国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共同主办,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中国杂技团联袂呈现的闭幕晚会由开场歌舞《欢天喜地》、武术表演《太极神韵》、器乐表演唱《中俄兄弟情》、独唱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杂技表演《俏花旦》、舞蹈《争奇斗艳》等数个节目组成。

以中国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歌舞和杂技自不必说,观众的情绪很高。到了器乐表演唱《中俄兄弟情》等表现俄罗斯风情的节目时,一直守在后台的苑飞雪神经紧绷,因为他自作主张地把《印象俄罗斯》这首堪称“俄罗斯人的《茉莉花》”的经典曲子改为中国民乐演奏了。当琵琶、阮、古筝声渐次响起,观众席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非常热烈的掌声。之后,一阵又一阵“非礼节性掌声”接连响起——就像在京剧表演时,本没有“好”的地方,票友们却给了一连串的“好”,这说明节目成功了。

理念源自世博会演出经验

苑飞雪把这种创意改编视为二次创作。作为东方演艺集团的一员,在上海世博会驻演百余天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二次创作的理念便萌发于此。“表演外国歌舞是东方歌舞团的传统强项。不过,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欣赏艺术演出的渠道越来越多。每年被引进到中国的外国艺术团数以百计,看一场原汁原味的外国演出不再是难事。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然只是单纯复制外国歌舞节目,演出的价值和吸引力势必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表演外国歌舞时,必须进行二次创作,加入中国艺术家自己的东西。”他认为,不论是包括俄罗斯人在内的外国观众还是中国观众,其实都希望在观看演出时收获新的艺术体验,感受艺术家们的创意表达。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上,一个由蒙古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艺术家联袂表演的原生态节目的成功坚定了他的看法。实际上,呼麦和长调、撒叶尔嗬和海菜腔对许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但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它们在一起演出。有观众评价说,这台节目就像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混用非洲、欧洲、亚洲元素,但人们在看的时候并不觉得别扭——这正是他想追求的“意料之外”的感觉,但所有编排却又在“情理之中”。

大型外国风情晚会《爱的伊甸园》是对上海世博会百日驻演的总结,其中每个节目似乎都有二次创作的影子。作为这台晚会的音乐总监,苑飞雪坚定地对外国传统作品进行了创意改编,收到了非常不俗的效果。

“把冷饭炒热”有技巧

对已有的节目进行二次创作,会不会被人们看做“炒冷饭”?面对记者的疑问,苑飞雪坦然地笑着说,有资格成为“冷饭”的节目大多是经典之作,它们只是由于时代原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歌舞节目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融入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情怀,从而引发了共鸣。这些节目放到当今可能不再符合观众的欣赏需求,但为什么不能尝试把21世纪中国人的情怀融入这些经典呢?”

“把冷饭炒热”是需要艺术技巧的。如何在把握外国民族艺术特性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元素,或许是个中关键。“把握住当今观众变化了的舞台审美需求,是让大家坐下来看完节目的根本所在。许多‘炒冷饭’的节目不被认可,问题在于制作者没有添加创意的‘作料’,导致屡炒不热,让观众没了胃口。”据苑飞雪的观察,40岁以上的人是社会上艺术购买力较强的人群。这一年龄段的人经过了青年时代的打拼,精神上需要放松,既有怀旧的渴求,又有对新鲜感的需要。现在,中国艺术家的艺术水平、编排水平乃至舞台科技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在这种基础上对以前的艺术经典进行再次打磨,很可能会赢得这一人群的关注。

不过,苑飞雪也表示,二次创作是过犹不及的,倘若加入的元素过多、过杂、不熨帖的话,观众会觉得是对经典的不尊重。因此,最好的效果莫过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由此看来,所谓二次创作不仅需要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新能力,还需要一份对节目质量、对观众感受负责的职业精神。

与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