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用教育的艺术性寻工作的幸福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29 15:08:59 | 文章来源: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分享到搜狐微博

一、艺术的创作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深入研究,从而在课堂上产生一种“游刃有余”的自信感。

成功的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备课也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是理智和情感滤化后的结晶,是一种转化,一种升华,一种超越。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研究工作是否深入、充分,是否切实实际。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一种思想,一种策略,一种思路,一种倾向,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脑力劳动。

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同步渗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三维目标”。因此有效的备课必须立足学生这一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出现课堂上艺术的创作,从而以一种最有趣的方式和你的学生产生互动,最终达到课堂教学高效而又内涵丰富的境界。

二、艺术的灵感会促使学生富有深层次的变化,使教师获得幸福感。

在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会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做到有效教学。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追求艺术家般艺术的灵感。教师必须在课堂现场中根据实时发生的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与调整,也就是教师要有艺术的灵感,从一节课本身的逻辑和学生的实际认识规律出发,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即时调整,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教师倾情的自我表现艺术会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使教师获得成就感。

优秀的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和策略,更有这些东西背后所拥有的精神财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展现自我智慧与精神,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把这完全属于自我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动,从而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内化。教师要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特点,情感特点,意志特点,这一切都必须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四、课堂艺术努力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师有更高境界感。

教师首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教材,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教学过程,才能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交流,教师上课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思维发展规律展开教学,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

教师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真正把孩子从智力的惰性中解救出来,帮助他们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哪怕是一丝萌芽,也注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对于学习道路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到一个劳动者丰富的精神生活,帮助孩子重拾信心和尊严,因为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是埋藏着金矿的,等待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等待我们用灵感的方式去开发。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