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您想先听哪个?
好吧,我们先说好消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坏消息是这个时间并不算短——力争3到5年。
虽然3到5年的时间并不算短,不过话说回来,在择校乱收费已成社会顽疾的情况下,教育部能拿出如此诚意与决心,力争5年之内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但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择校冰山融化的曙光。
在民意诉求与责任使命的双重作用下,教育部此番官方表态,理应掌声鼓励。不过,在这3至5年的缓冲时间里,我们在欣赏其痛下决心的同时,更应关注后续工作的开展情况。
择校择的是什么?不外乎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公众对教育的渴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却相对不足之际,学生和家长对这有限的优质资源的抢夺就成为必然。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择校费”就成了敲门砖。
放眼望去,递条子、换房子、送票子……强烈的择校愿望,使得一些惦记着抢占稀缺资源的家长绞尽脑汁。于是“拼爹”戏码开始无休止上演,虽然所有家长都对“择校费”叫苦不迭,但“择校”却俨然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游戏。不知道记性好的朋友是不是还记得:前段时间,南京一幼儿园只招80人,可收到的关系条却多达800张,形形色色的打招呼方式层出不穷,令幼儿园园长苦不堪言,无奈之下,甚至有人想出如此妙招:铅笔批示的条子一律完成,钢笔批示的条子可办可不办,要是圆珠笔批示的条子,可以不用办。
不可否认,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是择校热的一个因素,但如果我们把问题全部推到他们身上,显然有失公平。因为择校问题的核心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管理水平的不对等,加大了教育资源优劣的鸿沟,从根本上助长了择校风的愈演愈烈。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升学率、政绩观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同样不能忽视。
坦白说,根治择校乱收费这一教育顽疾,一味发牢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多听听各方意见,才能把准了脉,从而对症下药。
回过头来再看教育部的此番表态,尽管前所未有地明确了治理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但如果这只是单纯的一纸禁令,而没有后续的配套措施,怕就怕要么“3到5年”只是一纸空谈,要么3到5年后,“择校费”换个马甲,继续大行其道。
所幸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去年在上任不久,提出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新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表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而今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时也表示,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希望在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渴求声中,“择校乱收费”能被早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