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民间美术在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使更多的少年儿童获得美术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公平,10月12日至2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第三期启动仪式及青年教师志愿者考察和培训活动”,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小学举行。活动负责人谢丽芳带领16位分别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群艺馆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志愿者,分别考察了贵州黔东南台江县施洞小学、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黎平县岩洞小学和述洞小学。
活动期间,谢丽芳还就此次活动作了“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的介绍,就民间美术简易教材的编写,与到会的美术新课标研制组的专家、本地研究民间文化的专家和志愿者们进行了交流。参与此次活动的专家尹少淳、李力加、陈卫和分别从“民间美术教学思维和行为模式”、“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文化资源到课程开发”三个方面,为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志愿者们讲述了民间美术简易教材编写的方式方法,拓宽了志愿者们的思路。来自贵州本地的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也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对苗族、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间美术简易教材的编写。编写教材从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背景出发,指出美术课是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编写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当地美术老师与青年教师志愿者共同主编。教材内容尊重民族、宗教和风俗习惯,在多元文化的观点下,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当地民间故事和神话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美术的内涵。教材编写以各民族为单位,体现该民族的独特性和典型性。谢丽芳提出该教材应当深进浅出,旨在探索一种既能在广大农村民族地区实施,通过培训能让非专业的美术任课老师容易操作;又在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对民间美术感兴趣,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得以传承;同时,让教材真正进入课堂,每次美术任务能在40分钟内完成。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民间美术简易教材编写的同时,为当地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骨干教师队伍,也使实验地区的儿童在对本土的美术学习中,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学习能力以及对本民族艺术文化的认知与感悟。
本次活动得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