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演出

《印象·国乐》 将登陆广州 突破常规演出模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01 14:42:10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一场特殊的“大型乐剧”,将于7月4日首次在广州大剧院上演。舞台的主角不是歌唱家,而是瑟、筚篥、箜篌、雷公鼓……这些从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古乐器。

这部突破民乐常规演出模式、极具颠覆性的作品,名为《印象·国乐》,由执导过奥运开幕式的王潮歌担任总导演。这场演出赋予了民乐全新的包装,让早已与时代脱节的传统民乐,有了更接地气的形象。

首先,剧中演奏的乐器甚有来头,当中大部分早已失传,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古乐器复制而成,共计61款、80多件。这些尘封千年的敦煌乐器,包括筚篥、花瓣二胡、凤首阮、莲花琴、瑟、葫芦琴、雷公鼓、五弦琵琶等等,吹、拉、弹、打类别各异。

为了让这些古乐器呈现出听觉以外的魅力,导演王潮歌也在视觉上下了苦功。演出中会出现东方美的盘扣刺绣,寓有禅意的水墨白纱,大胆撞色,飘逸组合,将中国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创作这台演出,导演王潮歌还专程去敦煌考察壁画。她惊奇发现壁画中的乐师都是华服演奏。“我们这次的服装完全追随古人,隋、唐、宋、明,中华国乐不是凄苦的,不是哀怨的,它更不是送葬的锁呐,凄凉的胡笛。中华国乐是华丽的,是身穿华服演奏的。这样的乐器,要有这样的乐师,要有这样的服装相配,我要再现它。”

同时,《印象·国乐》也紧跟时代潮流,视觉设计中大量融入时尚元素,突破传统服装的局限,运用中国直至全世界的国宝级手工技艺,结合现代时尚设计,将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

最为独特的,是《印象·国乐》第一次在民族音乐演奏中为演奏家们加入独白,引入剧情,乐团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在台上直面观众,讲述自己真实的音乐故事。

面对这种全新的演绎,马云看完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来不听音乐会的,坐不住,是王潮歌一定要拉我去,我是做好逃出来的准备的,但我真的从头到尾听完了,我看每个人都哭得稀里哗拉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