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演出

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新意纷呈 吹来新鲜中国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18 10:30:17 | 文章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连续演出近20天,参演人数逾千人,观众近7万,演出遍布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世纪剧院等大小剧场……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自8月底开幕以来,为京城观众端上一盘盘艺术大餐,让人大快朵颐。

在迈入展演的第四个年头,国家艺术院团的演出季今年新意纷呈——近七成剧目专为此次演出季新创,内容题材却有不少取自传统经典作品;大多数剧目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却又融入了国际化的表现手段与艺术视角,让人尝出了不同以往的新鲜味道。

新意境 以“国际范儿”呈现浓郁“中国风”

从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大宅门》,到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大型舞剧《孔子》,再到中国交响乐团的品牌系列音乐会《龙声华韵》,一部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精品演出,为演艺界吹进了一股股新鲜“中国风”。但在创作理念和制作方式上,剧目却体现出了“国际范儿”。大胆地运用多种现代舞台形式诠释传统文化,呈现多样灵活的文化创作生态。

京剧《洛水伊人》以汉风服饰和舞台美学映衬程派唱腔,风格优雅凝练。舞剧《孔子》让孔子起舞,用舞蹈诠释孔子的儒家思想与人格魅力,挖掘蕴含其中的当代价值和中国精神。“印象”系列演出的总导演王潮歌,怀着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心愿解读中国民乐,和中央民族乐团一起为观众带来非传统剧目《印象·国乐》。

这些中国元素的重新演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印象·国乐》首演时,一名观众感慨:“原来,真正的‘中国好声音’在这里,沉睡在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里。”

浓郁的“中国风”之中,也融入了多样的全球化视野。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造的大型歌舞晚会《天涯若比邻》中,来自5个国家的艺术精英齐聚一堂。而为了纪念《春之祭》公演100周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邀请著名指挥胡咏言携手导演克劳斯·欧伯梅耶,尝试将多媒体艺术、舞蹈和交响音乐会跨界融合。

新形式 用演后谈、小讲座推动观演互动

一段小插曲,催生出本届演出季一段观演互动的佳话。话剧《纪念碑》阔别多年后重返舞台,十几场演出座无虚席,“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容不得美丽和高贵”等经典台词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迟迟不肯离场,硬逼着剧组举行了“演后谈”。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导演查明哲索性决定,今后《纪念碑》每场演出都安排“演后谈”,让主创人员和观众充分互动。这段插曲表现出观众渴望双向艺术交流的需求。

而主办方也没有忽视这种需要,主动开设一些互动环节,从内容研讨到艺术管理运营,演出季中的交流是多方位的。为推动中外艺术行业交流,演出季特邀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参演话剧《俄狄浦斯城》,而每场演出前30分钟,德意志剧院都通过小讲座和观众进行交流。此外,剧院首席戏剧构作兼副院长索尼娅·安德斯和艺术运营总监米夏埃尔·德·维维还举办了讲座,与同行分享德国演出季的策划设计与运营经验。

新面孔 让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挑大梁

陈小朵,刚刚斩获第二十六届戏剧梅花奖的独唱演员,此次已在大型歌舞剧《苏武》中担任女主角,同时,她还在歌剧《红河谷》中饰演“女一号”藏族头人女儿丹珠,成了演出季中的大忙人。

小朵的机遇并非个例。此次演出季,各个艺术院团都推出了一批青年演艺人员,充分给予他们展现才华的空间。中央芭蕾舞团为鼓励青年人才创作,推出《芭蕾新人新作》专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孔子》、《苏武》、《红河谷》都采用公开竞选角色的选拔方式,一批年轻有实力的演员脱颖而出。《大宅门》的女主角朱媛媛在剧中一人分饰3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国家艺术院团在坚守传统与勇于创新之间,尝试将思想内容的当代性、艺术审美的本土性、创作视角的全球性、创作手法的创新性融为一体。2013年演出季,让更多的人沉醉于艺术的殿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