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谭盾对话约翰·凯奇——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五周年交响音乐会”在保利剧院奏响,谭盾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创作的摇滚无调性序曲《青春》和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约翰·凯奇标志性的作品《4分33秒》《星图》悉数上演。当晚的音乐会不仅为北京观众打开了一扇窗,也把音乐节本身置于世界音乐发展潮流之中。
音乐会上半场的重头戏是谭盾的新作《青春》,在这首作品中谭盾加入了大量的摇滚元素,以及京剧中的音乐元素。混搭的音乐,带给观众一种青春、叛逆、热情的印象,仿佛是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年,谭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青春的色彩,向北京国际音乐节15年致敬。
《星图》是凯奇为86人的管弦乐队所作的作品,这部作品没有总谱,同时也没有规定作品演奏的时长,凯奇表示,这部作品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暗示。当晚,这部神奇的作品也在本届音乐节上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谭盾类似八卦的指挥手势以及音乐本身的特点带给观众一种神秘、玄妙的感受。
在音乐史中,没有哪部作品比约翰·凯奇于1952年创作的《4分33秒》更特殊:整部作品的演奏中,演奏者演奏的音符总数为零,换言之,这是一部没有声音的音乐作品。凯奇本人曾多次表示:“《4分33秒》是我最重要的作品。”谭盾上台后,将手机调成了4分33秒的倒计时,演奏开始,谭盾与往常一样做出了指挥的手势,他的手势做到哪一声部,那一声部的人就做出表演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的演出还加入了古琴,身着华丽汉服的演奏者在古琴前认真的表演演奏的动作,但在4分33秒钟,剧场内鸦雀无声,在长达4分33秒的时间内,观众与台上的音乐家共同完成了这一作品。尽管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音乐太过前卫,但是4分33秒后,大家仍然报以热情的掌声,用这一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这一特殊音乐的包容与接纳。
|